香蕉密碼:改變世界的水果 | 如何好吃又健康 - 2024年6月

香蕉密碼:改變世界的水果

作者:Dan Koeppel
出版社:馥林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05日
ISBN:9789866535376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52元

  臺灣是香蕉王國,身為臺灣人不可不知的Banana 傳奇!
  在一般人眼裡,香蕉就是香蕉,皮黃味甜,大小一般,果肉無籽。不過你知道嗎?美國人吃的香蕉,比蘋果和柳橙加起來還多。在世界其他地方,香蕉甚至是幾百萬人賴以存活的主食,跟稻米、小麥和玉米一樣。
  不只羅列香蕉的科學事實,爬梳香蕉的歷史,更要揭露香蕉的兩個世界——一個是「喜歡」香蕉的我們,一個是「需要」香蕉的他們
  香蕉雖然到處可見,但人類對香蕉的了解卻很有限,科學家近幾年才開始研究人類最早種植的水果的起源和演化過程。人類社會有許多有關香蕉的傳說,例如古老的聖經譯本暗示夏娃偷吃的「蘋果」其實是「香蕉」,而且不乏有力證據。二十世紀上半,奇基塔(Chiquita)和都樂(Dole)這兩家公司攻占市場,這期間,有「香蕉共和國」之貼切稱號的中美洲國家,因為香蕉崛起又覆滅。
  然而,香蕉能不能存活下去,是它目前最大的未知數。我們買的香蕉都是無性繁殖的產物,每一株的基因都一模一樣。正因為這個特點,香蕉才這麼容易種植又便於運送。但香蕉也因此脆弱不堪,一株染病可能盡數遭殃。目前我們在超市買到的華蕉,正快速遭植物病侵襲。全球已有數十座蕉園毀於巴拿馬病,其威力難以抵擋,而且至今無法根治。
  作者丹恩.凱波是科學及戶外活動類著述的得獎作家。他在這本步調快速、發人省思的著作中,帶著讀者從古至今、從原始叢林到現代超市,從村落到大陸,從企業會議室到廚房餐桌,爬梳香蕉經歷的歷史演變。這趟香蕉之旅充滿鮮活的人物、驚人的發現,並揭露了美國香蕉霸主的複雜過往,以及全球為了克服危及香蕉存活的病害所作的努力。最後,作者探討了食物和科學之間的爭議交叉點,並走訪高科技實驗室,介紹科學家如何在試管中培育新品種香蕉,跟時間賽跑,試圖拯救最受世界喜愛的重要作物。
本書特色
  一趟結合了歷史和科學的冒險之旅  紀錄最受人類喜愛的水果背後的神話、謎團,以及未知的命運……
  你知道嗎?美國人吃的香蕉,比蘋果和柳橙加起來還多!  全世界幾百萬人賴以存活的主食排行榜是:稻米、小麥、玉米,和香蕉!  古老的聖經譯本暗示夏娃偷吃的蘋果其實是香蕉!  香蕉並不是樹,所以並沒有「樹幹」。  香蕉只要還在樹上就是綠色的。
  在人行道上踩到香蕉皮滑一跤的畫面在一九二一年上了大螢幕:巴斯特?基頓主演的《暗號》。
  一本引人入勝的驚喜之作,深入我們最熟悉的水果走過的歷史。本書跟它所寫的水果一樣美味。——普立茲獎得主艾德華.修姆(Edward Humes)
作者簡介
丹恩.凱波Dan Koeppel
  科學及戶外活動類著述得獎作家。  香蕉首席代言人。
  作家,著有《看到地球上的每一隻鳥》等書,他也是《紐約時報》和《科學人》等刊物的專欄作家,並為許多登山自行車雜誌撰稿。
  丹恩.凱波在這本節奏明快、發人省思的著作中,帶著讀者從古至今、從原始叢林到現代超市,從村落到大陸,從企業會議室到廚房餐桌,爬梳香蕉經歷的歷史演變。
譯者簡介
謝佩妏
  清大外文所畢,專職譯者。  譯有《微國家》、《睡眠之屋》、《死亡的滋味》、《芭樂園的喧鬧》、《竊盜城市》等書。

前言
第一部分  源頭上帝創造香蕉世界上最奇怪的植物史上第一片香蕉園系出同源
第二部分  向外傳播亞洲太平洋非洲美洲
第三部分  麥片和政變登陸美國馴化國民水果山姆香蕉大爺香蕉不見了人類創造香蕉香蕉大屠殺不人道共和國收拾整頓
第四部分  貪得無厭知識毫無力量科學歸科學第二戰場馬不停蹄打造廠牌形象瓜地馬拉事件
第五部分  別了,麥克華蕉瓦解迎接新成員長期的傷害香蕉配對救星?金手指
第六部分  新香蕉歷史重演摸清敵人基因改造科學怪蕉八爪章魚依然故我?出路
香蕉大事記

全世界最平民的水果如果你是美國一般民眾,四十歲上下,你大概跟我一樣常買也常吃香蕉。不過你應該從沒認真想過這種水果,我以前也跟你一樣。香蕉好像到處可見,等著被人買走、吃下肚子。它可能是你嬰兒時期吃的第一種水果,甚至是晚年吃的最後一種水果。對大部分人來說,香蕉就只是香蕉:皮黃味甜,大小都差不多,而且無籽。我之所以開始思考香蕉的問題,一切要從《新科學家》雜誌(New Scientist)二○○三年的一篇短文說起。那篇短文指出的一個事實令我震撼:香蕉比世界上任何一種水果都要受人類喜愛,它是人類消耗量和生產量最大的一種水果;還有,美國人一年吃掉的香蕉比蘋果和柳橙加起來還多;世上很多地方的居民都靠香蕉填飽肚子,甚至更勝稻米或馬鈴薯。文中還提到一種蔓延全球蕉園的傳染病,而且這種萎縮病至今無藥可治。我很訝異知道這種病的人少之又少,於是就跟常合作的《科技時代》(Popular Science)雜誌提了一個寫作計劃。我想從那篇文章收筆的地方開始寫起,追溯香蕉巴拿馬病逐步釀成嚴重農業危機的過程。為了蒐集資料,我跑到宏都拉斯的一座香蕉園住了一個禮拜,收穫十分豐富。可是哪裡有什麼萎縮的香蕉?那些染病枯萎的殘株呢?哪裡有冷清荒廢的田地?那裡的一排排香蕉看起來很好啊,中南美其他地方的蕉園也一樣,美國人吃的香蕉幾乎全是從這裡來的。這種奇怪又矛盾的現象令我更好奇了。越深入研究,我越肯定一件事:我們——還有全世界——吃的食物中,就屬香蕉最弔詭了。我們隨手塞進餐盒的這種平價又香甜的水果,是人類種過最複雜的作物。遠古時代,香蕉幫助最早的農民落地生根、建立社群。到了現代,香蕉卻毀掉國家、奪走人命。我在宏都拉斯看到的蕉園就是這些歷史和矛盾的產物。但這些蕉園還有全球各地種植的香蕉,如今都面臨存活危機。我在宏都拉斯看不到的傳染病正在蔓延中。這種傳染病來勢洶洶,而且嚴重程度超出了我的想像。再過幾十年,這種病可能徹徹底底毀掉許多人喜愛也依賴的水果。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