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腫瘤 | 如何好吃又健康 - 2024年5月

婦科腫瘤

作者:徐光煒等主編
出版社:人民衛生
出版日期:2005年09月01日
ISBN:7117069465
語言:繁體中文

婦科腫瘤是女性常見病、多發病,發病年齡從嬰幼兒至老年婦女(我們診治的病人從1歲至92歲)。婦科腫瘤包括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惡性腫瘤嚴重危害婦女健康,威脅婦女生命,在惡性腫瘤的治療中,腫瘤早期治療效果與腫瘤晚期治療效果大不一樣。腫瘤早期患者絕大部分效果好,而晚期則大部分效果不佳。而且有一部分惡性腫瘤是從良性腫瘤惡變來的。 婦科腫瘤是我們「醫」與「患」雙方共同面對的問題(「患」不僅僅是病人本人還包括了她的親屬)為此我們希望廣大婦女及其親屬多了解一些有關的知識,提高對這種病的認識,了解一些與其有關的病因、症狀、什麽年齡會有什麽問題、萬一得了病該如何治療等等,從而加強對婦女防癌普查工作的重視。婦女本人要有積極參與的意識。大家同時對婦科腫瘤有所警覺。通過檢查可以發現癌前病變,發現還沒有明顯症狀的早期腫瘤。因為婦科惡性腫瘤早期症狀沒有特殊性,僅表現為不正常的陰道出血、白帶增多、下腹部包塊或是「消化不良」、噯氣、腹脹不適或大小便改變。這些「普通」「常見」的症狀往往被患者忽視。只有大家對婦科腫瘤早期症狀提高認識,才有可能做到早診斷、早治療,從而爭取好的治療效果。 為此我們在本書中講述與婦科惡性腫瘤有關的問題。書的前半部分我們簡述了婦科疾病常見的症狀,常見良性腫瘤及有關治療,以及與婦科惡性腫瘤相關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是多年實踐中病人與家屬向我們咨詢最多的部分。書的後半部分,我們詳述了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 本書編寫人員均是從事婦科腫瘤多年的醫務人員。在工作中也深切體會到婦科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趨勢。這種病無論對社會還是對家庭均會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害,尤其是在醫療措施仍極有限的今天,面對某些腫瘤晚期患者,醫生也很無奈。但如果能早期發現並選擇恰當的治療措施,那麽絕大部分病人是可以治療的。

一、婦科腫瘤知多少1.婦科體檢包括哪些項目2.婦女什麼情況下應該進行婦科體檢3.婦科腫瘤都發生在什麼部位4.婦科腫瘤會遺傳嗎5.婦科腫瘤可以預防嗎6.准備懷孕前是否需要婦科體檢7.婦科腫瘤與生育有關嗎8.婦科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有什麼區別9.發現下腹腫塊時常見的婦科病是什麼10.發現盆腔腫塊一定要開刀嗎11.什麼婦科疾病可引起子宮增大12.體檢發現子宮肌瘤怎麼辦13.子宮切除術后是否影響性生活14.女孩易患哪些婦科腫瘤15.如何根據白帶性狀判斷疾病16.為什麼不能隨意清洗陰道17.如何減少外陰疾患18.異常陰道出血的原因有哪些,應該如何對待二、交界性腫瘤、癌前病變及良性腫瘤惡性變1.何謂交界性腫瘤2.癌前病變3.良性腫瘤惡性變三、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一)宮頸癌1.HPV與宮頸癌有什麼關系2.性行為與宮頸癌有什麼關系3.分娩與宮頸癌有什麼關系4.宮頸癌能預防嗎5.宮頸癌有哪些表現6.如何診斷宮頸癌7.為什麼要進行宮頸活檢8.為什麼要作陰道鏡檢查9.宮頸癌分幾型 怎樣分期10.如何治療宮頸鱗狀細胞癌11.如何治療宮頸腺癌12.宮頸癌的放射治療13.宮頸癌的放療前應做哪些檢查14.晚期宮頸癌如何提高療效15.放療的劑量如何確定16.放療有哪些副作用17.如何估計宮頸癌的生存期18.宮頸癌怎樣定期檢查(二)外陰癌1.什麼是外陰白色病變2.尖銳濕疣與外陰癌有何關系3.哪些外陰病變可癌變4.外陰癌有何常見症狀和體征5.外陰癌如何分期6.外陰癌的治療……

去年外出多時歸來,在積壓待復的眾多來函中,涉及邀約著書者共有4份,由於多年來深感著書實是一件頗費心神的苦事.早已有罷筆之念,故大多均予以婉辭,惟獨邀我撰寫腫瘤科普讀物一函,遲遲未予置復,緣因多年來從事腫瘤防治工作.深感癌症的危害於國於民均甚,且有隨我國現代化建設進展。而日益加劇之勢。對照西方各國的情況,預計我國在近30年內.不論癌症的發病率或死亡率均會持續上升,如何將其控制,或阻遏其發展之勢,使癌症從「多發」降為「少發」,變病期較晚的「難治」癌症為病期較早的「易治」癌症,頗感專業人員人孤勢單,難以奏效.惟有依靠群眾,動員全民。群起而防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現今已跨入21世紀,隨着疾病譜的改變,醫療的觀念及模式也將有相應的變化,當今的癌症等非傳染性慢性疾病.無一不是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因此,預防為主就越顯重要.如能在疾病的早期階段即被發現,進行正確的治療,其療效無疑也就較好。為此,接受了本套書的編寫任務。目的是通過本套腫瘤防治科普讀物提高人們對癌症的認識,增加人們預防癌症並早期發現癌症的知識,教會他們一旦身患癌症及時正確對待的方法,治療后康復的正確措施等,以此來降低癌症對群眾的危害。經深入考慮和組織實施編寫工作后,發現組織編寫一套內容較全面的系列腫瘤科普讀物,實非易事。由於本書的對象是非專業的群眾,而編寫者均是習於撰寫專業文章的學者。平時大多無寫作科普文章的經驗,全書雖盡量通俗化,以問答的形式.深入淺出地從讀者的角度系統地設題,並一一予以解釋,可能仍是科學性有余,趣味性不足,類似通俗或簡易讀物,其羊有些內容也不免有重復之嫌,尤其因撰稿人較多,各人文筆、風格又有所不同,也難於按專業書的要求進行統一。 全書分總論及以系統或器官分類的各篇,將分送欠分冊出版。總之,編寫此系列科普讀物實不同於寫一篇科普文章或專業書籍,經驗不足,錯誤之處,在所難免,還望讀者諸君不吝賜教,以期在再版時進行改進。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