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五四現場:一九一九,一個國家的青春記憶 | 如何好吃又健康 - 2024年5月

重返五四現場:一九一九,一個國家的青春記憶

作者:葉曙明
出版社:中華
出版日期:2014年04月01日
ISBN:9789888290079
語言:繁體中文

  這本書是描寫五四的,讓人們看到,在中國近代文化史上,曾經有那麼一個輝煌的時代。諸子放恣,處士橫議,百家之言盈天下。主張文學改良的,主張保護國粹的,主張三綱五常的,主張個性解放的。這邊要打倒孔家店,那邊要把孔儒升格為宗教,思想的多元化,創造了眾生喧嘩、精彩紛呈的劇場效果。有人把它稱為文學革命運動,有人把它稱為新文化運動,也有人把它稱為啓蒙運動。

作者簡介

葉曙明

  廣東作家。1980年起開始寫作,並從事圖書編輯出版工作,曾任職於花城出版社、廣東省出版總公司、廣東《瀟灑》雜誌社、廣東教育出版社。創作以歷史、散文、小說為主,出版了《軍閥》、《草莽中國》、《百年激蕩:20世紀廣東實錄》(三卷)、《共和將軍》、《大國的迷失》、《廣州舊事》、《其實你不懂廣東人》、《重返辛亥現場》、《國會現場:1911—1928》、《中國1927:誰主沉浮》等十幾部著作。

序 百年淬厲電光開 i

上篇 啟蒙 001

第一章 價值崩潰的年代 003
一場未遂的五四運動 004
嘗試用宮廷政變來進行政治改革 016
「託洋改制」對決「託古改制」 021
體制內改革走進死胡同 032
這樣的國家,你愛它就是害它 042
有了二次革命,就有三次、四次革命 055

第二章 向北京大學集合 071
胡適率先打出「文學革命」旗號 072
「開下了一場戰爭」 078
蔡元培入主北大 089
校長為教員偽造履歷 095
載酒行吟的古文家林紓 103
八方風雨會中央 116
在「二千人之社會」中試驗民主自由 125

第三章 新舊文化的「雙簧戲」 141
林紓被無辜拖下水 142
學術自由,終於還是難自由 149
「用石條壓駝背」 156
《本誌罪案之答辯書》的烈士情結 164
誰是孩子?誰有資格去救孩子? 173
胡適為獨立人格吶喊 179
五四運動的預演 185
兩軍對壘,鳴鼓而攻 204

下篇 救亡 225

第四章 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227
從巴黎傳來的噩耗 228
北京,山雨欲來風滿樓 239
今夜無人入睡 251
五月四日那一天 258
以愛國的名義 271
「殺君馬者道旁兒」 278
學潮的擴大與升級 294
六月的怒吼 303

第五章 諸神的分手 319
出了研究室就進監獄 320
「還有一點人味」的社會 334
談主義的左邊來,研究問題的右邊去 341
散伙的時刻到了 350
模範小中國 357
逃往南方,醞釀組黨 367
另敲鑼鼓另開張 374

第六章 尾聲與楔子:革命來了! 381
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中國徘徊 382
《新青年》的歸宿 390
廣州,新文化運動的終點站 398
「重新估定一切價值」 416
「五四」精神有千種,「五四」結果只一個 427
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 441

後記 452

上篇 啟蒙第一章    價值崩潰的年代一場未遂的五四運動五月,在中國的近代史上,究竟具有怎樣的一種特殊意義呢?這是個不解之謎。中國的知識界,與五月似乎有着某種難以解釋的宿命關係。許許多多與知識界相關的事情,都在這個月份醞釀、發酵、爆發,然後長遠地影響着中國的歷史進程。一八九五年春天,北京聚集着大批從各省上京參加會試的舉人,已經考試完畢,正在等待放榜。四月,甲午戰爭中國戰敗,中日兩國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及遼東,賠款二萬萬兩的消息,像一顆炸彈在京城炸開了,把大大小小的京官、舉人們炸得血脈僨張。從四月十四日開始,各地舉人的公呈,像雪片似的飛到都察院,呼籲朝廷拒絕簽約。一位臺灣省籍舉人,在衙門外捶胸頓足,號啕痛哭,長跪不起,為臺灣民眾向朝廷請命,圍觀之人,莫不潸然淚下,感同身受。這批奔走呼號的「知識分子」當中,有兩個廣東人最為活躍,一個是康有為,一個是梁啟超。康有為,廣東南海人,生於一八五八年,原名祖詒,號長素。早年在家鄉時,閱讀各種新書,如《西國近事彙編》、《環遊地球新錄》等等,開闊了眼界。後來他親身遊歷香港,感受到西方文明,治國甚有法度,絕不是中國人所說的「夷狄」,於是大購西方書籍(譯本),大講西學。一八九一年,康有為在廣州開辦「萬木草堂」,主持完成了《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等重要著作,「大發求仁之義,而講中外之故,救中國之法」,鼓吹從最高層的王權入手,由上而下改造中國。梁啟超,廣東新會人,生於一八七三年,字卓如,號任公。他十二歲進學,十七歲中舉,人稱神童,滿腹訓詁詞章之學。自從聽了康有為如「大海潮音,作獅子吼」的講學後,幡然猛醒,有如桶底脫落,豁然貫通,始覺自己肚裏的全是「數百年無用舊學」,於是改轅易轍,追隨康有為左右,絳帳侍坐,執經問字,北面備弟子禮。當時康有為還只是個秀才,梁啟超以舉人的資格,倒過來拜秀才為師,傾力提倡新學。康長素有了這個得力助手,如虎添翼。四月的北京,紫藤花開,柳絮飛揚,空氣中充滿了不安。為了阻止朝廷簽約,梁啟超先是聯合了廣東舉人麥孟華、張壽波等人上書,被都察院拒絕了。其後湖南舉人們得知,也積極參與,挺身而出的公車愈來愈多,力言臺灣萬不可割讓。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