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文學的非典型現象:以達德拉凡‧伊苞、董恕明以及阿綺骨為例 | 如何好吃又健康 - 2024年5月

原住民族文學的非典型現象:以達德拉凡‧伊苞、董恕明以及阿綺骨為例

作者:林瑜馨
出版社:秀威資訊
出版日期:2015年07月09日
ISBN:9789863263388
語言:繁體中文

  「山豬」、「飛鼠」、「部落」、「山林」?! 除此以外,原住民文學其實很多樣!
  深入剖析多部打破原住民文學刻板印象的著作,
  重新揭示原住民族文學特有的文學性與其創作的多元面貌!

  原住民族文學中「山豬」、「飛鼠」、「部落」等,就如同象徵性的關鍵符號,涵蓋了多數人對原住民文學的印象,且多數原住民文學皆伴隨著土地感懷與文明抗爭等內容。本書用不同以往的角度,觀察原住民族文學書寫的各種面向。如達德拉凡‧伊苞透過《老鷹,再見》思考個人生死的命題以及與社會對話的位置;董恕明《紀念品》與《纏來纏去》兩本詩歌,顛覆了作者自身傳統中文的訓練,超越了原住民族創作上的限制,並透過書寫達到了展現自我的可能性;阿綺骨《安娜‧禁忌‧門》中,身分的枷鎖被遠拋在創作之後,從「我族」與「我群」的思考,轉向到普世性的個人議題。

  本書藉由上述作品驗證了原住民文學並非只能有傳統神話、弱勢抗議、山林海洋等命題,而是能以其特殊之背景、語言文化等條件,展現多樣的內容思想,進而開創既定文學形式的新格局。

本書特色

  1.透過文學表現豐富原住民文學的樣貌,在社會發展的軌跡中藉由文學書寫,展現當代原住民的生活情境以及圖像。
  2.最真切的原住民文學研究:作者擁有二分之一的阿美族血統,面對原住民文學的研究,格外貼近原住民生活且用心、深入。

作者簡介

林瑜馨

  桃園人。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系、音樂輔系畢業,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所碩士,二○一○年獲得台灣文學館學位論文出版。就讀研究所期間曾至台北藝術大學的藝術管理所,進行一學期的交換學生。
  
  具有二分之一的阿美族血統,二十六歲時由祖母賜名Pangy。因為身分,所以選擇觀察與自身的接近的原住民族文學。堅持每年回家跳豐年祭,相信只有一直努力不懈地跳下去,才算是真正的「回家」。

館長序/翁誌聰
 
序/林瑜馨
 
第一章 非典型書寫的可能樣貌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第二節 相關文獻回顧
第三節 研究範疇及原住民文學定義
第四節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章節架構
 
第二章 達德拉凡‧伊苞―旅行之外,生死之思
第一節 生命與書寫的對話
第二節 「形式」與「文辭」
第三節 思想的再延伸
第四節 小結
 
第三章 董恕明―生活之內,詩歌交響
第一節 詩人的學養
第二節 「修辭」與詩歌「形式」
第三節 人生態度存於「詩」
第四節 小結
 
第四章 阿綺骨―在身分之外,論《安娜‧禁忌‧門》
第一節 「網路」作為一種書寫媒介
第二節 書寫特色的二重奏
第三節 普世的關懷
第四節 小結
 
第五章 結論―原住民文學的新芽
第一節 初開的文學花朵
第二節 「非典型」的新視野
 
參考書目

作者序
 
  看著以前練習的履歷表,上頭寫著2013清華大學台灣文學所畢業,原來我老早就預測了自己的畢業年限―四年。這四年間收穫其實不少,在學術上至少完成了一本從來未曾想過的「論文」、跟著所上的老師到北京大學進行發表。在求學的生涯中還可以到北藝大進行交換,雖然不是去國外,不過我體驗過另一種藝術人生呀!

  還滿開心在這四年內,我遇見了許多好朋友,不管是學姊還是學妹總是在適當的時候給我幫助、鼓勵。謝謝同班的敬堯、碧秀、淑賢、孟婷、美珍、曉玲、雅萍一起努力生活、互相幫忙。當然還有我們親親小賤嘴的成員總是互相鼓勵打氣,義氣相挺的阿秀、溫暖的黃草草、講話實在的阿蜜、最會鼓勵人的雞丁,謝謝你們總是聽我抱怨,或者給些實質上的建議。印象最深的大概是最後一年,那堂課只有小星星、紀丸丸還有芷凡老師四人的原住民文學與文化的課堂,因為最後一年有你們的陪伴,學校生活總是不那麼寂寞,當然還有阿采,遇見你根本就是相見恨晚啊!對了,還有小白,雖然妳遠在暨大,不過謝謝你總是關心我的論文、生活狀態。怎麼辦,這四年我真的認識好多朋友,都來不及一一寫完,不過你們應該知道的。

  大家總說我來清大過得很好,都沒有不適應的問題,這個應該是要歸功於我的指導教授―陳建忠老師。謝謝他在我剛來的第一年就十分照顧我,在他身上真的聽到也學到很多東西,一時之間也說不上來。但我最記得的是,他曾經跟我說完成論文是一種堅持也是一種對自己負責任的表現,寫論文的過程中總是不能明白,但現在真的撐過來就突然明白了,很多東西在堅持過後是開心且沒有白費的,有一種對得起自己的選擇的感覺,想到以後沒有人像老師這樣噹我,其實有一點點哀傷。最後還是要謝謝我的家人,雖然總是碎嘴我把研究所大學唸,但還是讓我無憂無慮的唸完,還要跟最疼我的外公說:阿公,我畢業了,你有看到吧?
 

2013/6/28 林瑜馨(Pangi)

第四章 阿綺骨―在身分之外,論《安娜‧禁忌‧門》 第一節 「網路」作為一種書寫媒介 這一章當中,主要討論阿綺骨《安娜‧禁忌‧門》這一本小說。阿綺骨作為一位具有原住民身分的創作者,在原住民文學的發展脈絡中,並未受到研究者重視以及討論,甚至定位。筆者認為,主要的原因,應該來自於阿綺骨這一部小說的題材,並非以原住民的歷史為主體的小說,且在作品中,也很難見到相關的原住民符號、部落經驗等,反而是以想像、情慾為其書寫手法,根據以上的原因,當我們討論原住民文學時,使得阿綺骨的小說,也就不受到關注進而討論。阿綺骨,一位從網路文學起家的創作者,不寫「典型的」原住民文學,究竟我們該如何在原住民文學的發展脈絡下進行討論,換言之,這部小說既然寫的並非印象中的原住民文學,而筆者願意承認這部小說作為原住民文學的書寫,便成為此章節的討論重點之一。 阿綺骨,網路崛起的特殊身分,成為筆者首先關注的地方,因此將從這一處開始討論,當網路成為媒介時,對原住民文學所產生的影響。最後,希望可以透過網路以及文本的討論,重新思考阿綺骨的生命經驗(都市經驗取代原鄉經驗)如何與他的創作進行扣合,而原住民的歷史、主體的建構這些主題是否還能夠成為原住民文學創作時大量可以書寫的題材。因此,回到當代,必須思考當部落經驗已逝去時,我們應該藉由這樣的創作,進而思考現代原住民所面臨的問題,以及現代原住民的生活樣貌。 一、阿綺骨與《安娜‧禁忌‧門》 阿綺骨,「本名為鴻千秋,來自於砂城與海岸不像阿美族的死阿美族女性」,這段話或許是自稱,但至少知道編輯也是必須與她相熟才有辦法下這樣的介紹。在2001年時即出版《安娜‧禁忌‧門》一書,扉頁寫著十九歲,因此約可以大約推測其出生年約在1982年左右,目前約三十歲。網路上化名為「土狼」,從網路的明日報新聞台以及報台發跡,起初《安娜‧禁忌‧門》原在網路上刊登,後來由小知堂發行實體小說。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