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味手帖NO.04繼承家業:新時代的返鄉傳承路 | 如何好吃又健康 - 2024年5月

地味手帖NO.04繼承家業:新時代的返鄉傳承路

作者:地味手帖
出版社:裏路
出版日期:2021年02月09日
ISBN:9789869898041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00元

從傳統過去→尋找→未來方向

賦予家業新可能

也再次擁有認識家族和地方的機會

 

  |本期特輯──繼承家業|

 

  「這是我以前長大的家嗎?怎麼變這樣?」

  「咦?原來我們家有這樣的地方和文化啊!」

  「那我好像可以做些什麼事!?」

 

  這些自述,幾乎是返鄉繼承家業的下一代,都曾經歷過的心路三部曲。隨著返鄉時間拉長的再探索,就像是第二次認識家業和成長地,已經茁壯的自己眼看著家業逐漸凋零,往往會激發出新的火花,試圖以自身專長結合舊有基礎,帶來一些改變。

 

  這一期,我們將以「繼承家業」為雷達,尋找返鄉的新生代如何以創意和行動突破現況,為地方故鄉創造不一樣的可能。一起看看苗栗市的「新興大旅社」,如何成為新舊融合的旅宿和咖啡館;嘉義民雄的「七星藥局」,怎麼從傳統藥局走入保存文史,發揚地方學;台中的「光山行」第三代,如何恢復曾經中斷的漆藝世家,重新找到漆藝與生活的交集點。

 

  同時,也企畫了實用的「SKILL 123」單元,先以趣味心理測驗,測試自己屬於哪種繼業性格;並邀請臨床心理師劉仲彬和聲音表達訓練師羅鈞鴻,談談與長輩共事最重要的溝通心理術;最後,更對外連線、QA「林聰明沙鍋魚頭」、「金弘麻油花生行」和「錦源興」的繼業前輩們,分享自身破解難題的經驗。

 

  繼業傳承路有如天堂路,過程中的磕磕絆絆,都是一再認清自己、家族和地方的契機,提醒著:未來就來自家鄉和自身。



作者簡介

 

《地味手帖》

 

  是台灣第一本關注新生活型態的MOOK,面向包含移住、創生、職業、居住、街區文化等種種不同生活價值觀,每期探討一個特輯主題,試圖將隱性的現象化為明確的趨勢。內容中,更邀集多個地方文化和地區工作者的專欄,打造成一本「生活有著開闊可能」的風格指南誌。


Sight 觀看視線

 

時刻

冬季溪釣⊙盛琳×Evan Lin

 

場景

再見,藍皮普快列車⊙林靜怡

 

建築

-4度C的369山莊⊙邱家驊

 



在屬於自己的角落,好好安頓⊙邱承漢

 

Feature 特輯─繼承家業

 

SKILL1繼業停看聽

繼業性格 × 心測時間⊙編輯部

 

SKILL2會談時間

繼業溝通心理術,這裡有解⊙張雅琳

 

HAND&TAKE OVER

交棒|空間|接棒⊙在地方,守護來客如歸的老旅社⊙曾怡陵

交棒|產業|接棒⊙從私家藥局出發的地方學,待續未完⊙陳怡樺

交棒|工藝|接棒⊙跟上前代光榮,續寫漆藝新頁⊙李佳芳

 

SKILL3前輩相談室

林聰明沙鍋魚頭⊙林佳慧

剛繼承家業,卻想大幅度轉型,要怎麼和家人溝通? 

我們是傳統老店,要怎麼持續吸引新舊客人光顧?

金弘麻油花生行⊙黃筑憶

我是女性,要怎麼面對承接家業的反對聲浪? 

地方習慣低價競爭,要怎麼改變這種產銷結構?

錦源興⊙楊子興

家裡曾有消失的傳統產業,想重新開始該如何進行? 

 

家業書簡

雕刻行裡的一家人⊙陳文才、陳希彥

 

熱血繼與業

漫畫篇|相生相尋:漫畫創作中的業、家與繼承⊙周文鵬

戲劇篇|日劇的技藝,韓劇的王冠⊙重點就在括號裡

 

Another Life 另一種可能

 

移住者告白

在一處剛剛好的地方,理解自我⊙李盈瑩

 

Inside of Place 走進地方

 

鐵皮屋探奇

汕尾漁港的廢棄修船廠⊙盧昱瑞

 

不一樣的學校

推動正向思維,成為喜歡自己的孩子⊙黃怜穎

 

野書簡

台北樹蛙←→四黑目天蠶蛾⊙黃瀚嶢×陳柏璋

 

腔口微微

乘著腔調的風,來聽台語歌⊙鄭順聰

 

地的名字

五湖四海的原鄉印記⊙賴進貴

 

腳下踩著的ˍˍ

富岡海岸的神祕顛倒之謎⊙蓋瑞

 

Local Minds 在地心眼

 

新北貢寮

保存石頭屋文化運動⊙三貂角文化發展協會

 

桃園楊梅

獻給富岡人的時尚攝影⊙富富.小山岡

 

南投埔里

是主人也是客人的節慶活動⊙穀笠合作社

 

花蓮萬榮

那樣的火,那樣的家⊙西林社區發展協會


編輯台

 

消失的,不只是私人記憶

 

  多年前,住家附近有間生意很好的小吃店,有次偶然看見門口貼上一紙:「老闆年紀已大,即將退休,如有人願意接手店面,願意傳承所有廚藝。」的手寫告示;約莫一個月後,告示改為高掛招牌的電腦旗幟,擔心無後的焦急深深震撼了我。

 

  也在同條街上,出入必經的轉角處,有間老舊乾洗店,空曠店內經常是老先生和電視相伴,日日經過,總擔心有天鐵門不再拉開。果然到了那天,鐵門閉鎖好幾個月,再開門已是一間嶄新白淨的寵物美容店……雖知人事難料,仍有說不上的悵然感。

 

  雖然自身並無繼承的煩惱或選擇,但生活居住的社區裡,正以五年、三年或更短的時間,因凋零轉折的人生故事,而改變街廓樣貌,這讓我感受到家業傳承不僅是私人家務,也間接影響了公共氛圍和生活機能。

 

  猜猜,那間小吃店後來找到人繼承了嗎?答案是上揚的嘴角。一家店、一個人消失,都會在周邊人心中留下些什麼的,畢竟「私人的記憶也是公共的記憶」。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