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天的五個條件-德性 | 如何好吃又健康 - 2024年5月

回天的五個條件-德性

作者:明德出版社
出版社:明德
出版日期:2012年01月01日
ISBN:9789570449853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35元

  天然師尊從民國七十八年到民國八十三年(西元1989~1994年)共六次臨壇批示了《叮嚀心語一○一則》,其中一段提到:「不要太強調和注重佛堂或道親人數的多寡,而造成了爭奪和擁有的心念,這都是不正確的,稍起偏差即起心計較,則易墜魔道。須知道,上蒼最後的評功論果,是以德性、戒律、心念、愿行、火候而定昇降,並不在於外來的福德名相。」並特別交代這《叮嚀心語一○一則》的語錄是末後一著的「修辦指南」,將來要傳遍萬國九洲。
  恩師說:「凡我徒兒皆當知道,三教傳心別無功,真性常住萬法通;離世住世無污染,妙用方知與佛同;離色離相無人我,念善念惡本來空;悟得本來無一物,徹天徹地處處通。」師尊深怕我們迷失在道名、道利、道權的名相上,而忘失光明的本性,故而做了這般深切的叮嚀。
  恩師擔心我們「若無真功實善,如何真正回天?」故又於民國八十七年、八十八年(西元1998、1999年)期間,由天然古佛、李鐵拐大仙、濟公活佛、韓湘子大仙、漢鍾離大仙,分別在泰國、馬來西亞批示了《叮嚀心語一○一則》中的「德性、戒律、心念、愿行、火候」五篇妙訓,旨在提醒吾輩從心性下功夫,以愿行為力量,依此五個方向作為回天的資糧;並交代將此五篇妙訓編輯成冊,以為末後修行的指南,是為「回天五個條件」之緣起。本社誌此妙訓之因緣,再加以收錄彙整及註解演說,以完成恩師「訓語指迷津,明白是知音;唯望真誠相應,聊慰仙佛心」的慈心悲願。

◇德性,是圓滿境界∕32◇歡喜小仙童慈訓研習∕36*彌勒祖師的大愿∕37*彌勒乃大乘菩薩的典範∕40*釋迦牟尼佛的付託∕44*彌勒慈氏的來由∕46*吃素躲業障∕51*幸運搭上最後一班車∕53◇「德性」鎮壇訓研習∕54◇「德性」本訓研習∕69◇「德性」訓中訓研習∕204◇南海古佛慈訓研習∕234


德性,是圓滿境界--有了德性,不論在聖在凡,皆能處世圓融,即使受苦毀謗,也能化於平淡。
  人是萬物之靈,而人之所以能為最尊,就是因為有「德性」,德性被作為人獸區分的根本,也是人格尊嚴的體現。德性是天然本俱的,德性不假造作,不是人生出來的,不是父母給我們的,也不是仙佛菩薩給我們的,它是本俱的。《大學》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明德,是一切學問之道,因為「明德」就是天然的性德。所以當下這個心,是不假絲毫造作的,若是有所作為,那就不是天然了,此性德當中俱足一切功德、福智、神通、妙用……。
  師云:「德性,是圓滿境界。有了德性,不論在聖在凡,皆能處世圓融,即使受苦毀謗,也能化於平淡。」所以「德性」表現出來的言語行為就成了「德行」,一個有德行的人就是世間的典範、社會的標準,也就是儒家說的「君子」,從君子晉升為聖賢的境界,是一個修道人所必須俱備的實質。
  老師教學生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德行」;也就是觀察這個人是否真誠、守禮,不失為一個君子?如果他又有意想求學,老師絕對不放棄,會盡心盡力去教導他。如果是一個有才華、聰明靈巧,卻又不太守規矩的人,老師就要提防幾分,只怕他將來造大惡。明白這個道理後,便要在一生的修學當中,把德性放在第一。人有德行,縱然沒有才華,他所說出來的話都能出之於真誠感動人;反之,有才華而沒有德行,雖然也能夠煽動一些人,這些人被利用了,到後來都會後悔。
  雖然有碩士、博士學位,但那不是真實的,如果將高學位拿來行邪道,他的文憑便成了造惡的依據!為什麼受到這麼高的教育,依舊不能辨別真妄、邪正、是非?因為現代的教育跟以前不一樣,早期的教育是從小就培養他的德性,注重倫理道德,所以成聖成賢者,大有人在!孔子教學的首要重點就是德行,以這個為做人的根基,然後才可以再教言語、政治、文學等學問;如果根基沒有了,就會成為邪魔的代言人,造成國家社會的動盪與混亂。現代教育似乎忽略這個道理,只注重知識的培養,才會形成如今社會的亂象。
  修行人要以大道為尊,以德性為重,將人的最原始尊嚴表現出來,幫助這個世間,讓人人找回其德性,使這個世間重回堯天舜日的淨土。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