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故事:故事篇3 | 如何好吃又健康 - 2024年5月

人間故事:故事篇3

作者:明德出版社
出版社:明德
出版日期:2011年06月01日
ISBN:9789570449464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99元

  近十年來在善書店出版社工作,看到進來看書、找資料的前賢們那種專注的神情,渾然神遊於書香的意境,好似外面的車水馬龍已與他無關;看到他們寧靜、悠然自得,如出水芙蓉,站著、坐著、蹲著,可以大半餉不動,簡直像極了一尊尊的羅漢、觀音。
  偶有機會跟他們微笑點個頭、打個招呼,就有一股和風般的回應;有時他們會主動找我們聊起來,侃侃談起求道以來的心路歷程,臉上泛起或深邃、或喜悅、或感觸、或……的氣息,好像有許多講不完求道後的生命故事。我們有時沒什麼開口,只靜靜的聽,直到他說:「啊!太晚了,我要趕快回去!」然後,看他洋溢著滿足、綻開眉頭地離開。
  求道後,您的人生是不是也有了許多不同於求道前的故事呢?其實,生命本身就是個成長的故事。有的人空乏無味,有的人曲折離奇,有人悲慘淒涼,只要你夠用心,當你聽到別人的故事時,就如自己還未演完的人生戲,您的一生不也是一部精彩的名著嗎?
  「人間故事」一方面是從這些前賢本身的修道故事所勾起的構思,一方面也是因為許多前賢為了尋找講課所需的故事,而翻遍了各種故事集感到苦惱。因此,早在數年前就想做的故事集,直到今天總算有了眉目。
  為了解決尋找故事的困難,本書特別將各種不同性質的故事,以篇名方式歸類,再於各篇名中分類,每一個類別中都有許多故事,讓您可以在很簡短的時間內,找到您想要的故事,往後您再也不必亂無頭緒地翻遍群書才找到想要的故事了。
  本書將以故事、見證、因果、感應等,做為不同的續集,內容取材以文字通暢易懂、易記、寓意深遠,兼具幽默、溫馨、啟發性高,不論講課、成全都可朗朗上口。希望本書的付梓,能為您帶來無窮的喜悅;更祈望各位前賢大德,若您有更多更好有關這方面的資料,也能提供給我們,讓明德的讀者也能一起分享您所帶來的喜悅。

無為篇無為而為禪讓三昧∕12丟了弓的人∕16
無用之用渺小的無名指∕18年輕的厭世者∕21老鼠大悟∕23
率真把頭探出來一下∕26打破碟碗∕28被人潮沖散∕30你要站在哪邊?∕31我從哪裡來?∕32和尚敲打釘子∕33薛小姐感冒了∕34四片披薩∕36
自在篇放下金碧峰的玉缽∕40獨木橋與茶杯∕42惡魔的鬈髮∕43頑皮鬼認輸∕44最痛苦的人∕47兩手空空∕48扛垃圾∕49客棧∕50有道理∕52錢在抽屜裡∕54和尚過河∕56義不食盜∕58
活在當下十日後來見我∕60蜉蝣請益∕62你還等什麼?∕63小和尚掃寺院∕64親鸞上人出家∕66三個願望∕68明天∕70
平常心仁者無憂∕72葫蘆與粗鹽∕75吃飯睡覺∕77三位裁縫師∕79
主宰篇身外無佛觀音菩薩唸佛號∕82一休晒藏經∕84丹霞燒佛∕86天地禪院∕87年輕人找佛∕91避蚊符∕93
潛能不用爬了∕惡狼與兔子∕
做自己的主人心法∕98主宰∕100萎糜的孤獨者∕101小麻雀的夢∕104不動聲色的大師∕106世界活在你心中∕107高帽子∕108活還是死?∕109

《無為篇》一個偉大的人,就是不失赤子之心的人。--孟子◆無為而為或許,大自然就是我們不朽的最佳保證。--艾琳娜˙羅斯福禪讓三昧堯治理天下五十年,自己也搞不清楚是否天下已經平治?更不知道百姓是否擁戴自己?問朝廷左右的人,大家也說不知道。於是問在外朝辦事的人,他們也說不知道。再問鄉野賢士,他們依然不知道。沒辦法之下,只好換上平民的衣服,偷偷出遊,到了康衢鎮,就聽到孩子們在唱歌謠:「有飯吃飯,有衣穿衣;無我無你,亦不我欺;順帝之則,不識不知。」堯聽了很高興,就問小孩說:「這些歌是誰教你的?」孩子們說:「我從大夫那邊聽來的。」於是去問大夫,大夫說這是古詩。堯回到宮廷,立刻召舜入宮,把天下讓給舜,而舜也沒有推辭就接受了。關尹聽到這個消息,很高興的說:「一個人如果能功成身退,不執守己有,就是通達事理,與世無爭的智者;這種人的行為,像水一樣的流順自然,心境像鏡子一樣明澈可鑑,胸懷像回音一樣磊落不欺,所以他所表現出來的道,和一般事理完全吻合。人事間的事理,常違背自然之道,但自然之道,絕不會違背事理。一個善於運『道』的人,不用耳聽,不用目視,也不用力行,不用心思,只要順著自然就可以了。因此,如果為了得『道』而拼命去目視、耳聽、體行、心思的人,是永遠無法得『道』的。因為『道』是很奇怪的東西,眼看著就在眼前,忽然又跑到後面去了;用心去求它,自然佈滿天地,不用心求它,就不知道它在哪裡。當然這個道,也不是有心求它的人可以抓得到的,也不是無心求它的人可以親近的,只有在自然無為的狀況下,才可能偶然得到它;得到以後,必須自然無害的,才能保有它。知道事物真理而能忘掉真理,能夠做到的事情而不去刻意完成,這種人才是『真知真能』的人啊!如果刻意的去裝作無知的樣子,哪能得到事理的真情?刻意裝作無能的樣子,又怎麼能有作為呢?那只像聚塊積塵一樣,看起來是無為,其實是不真誠的。」《會心一笑》付出,必須符合對方所需;受惠,也不必掛礙於心。「施與受」若能無心無求,便是不取不捨,對大眾有好處、順天應人的智者。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