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是怎麼到博物館? | 如何好吃又健康 - 2024年11月

清明上河圖是怎麼到博物館?

作者:林世仁
出版社:小典藏
出版日期:2020年02月01日
ISBN:9789579057530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70元

  〈清明上河圖〉的背後故事,這麼精彩!

 

  12世紀,北宋首都汴京是「世界第一城」,記錄片〈清明上河圖〉畫出了哪些奇景?這圖曾經「5次收入皇宮,4次流落民間」,還出現了許多 「分身畫」。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從畫家完成送呈皇帝,不料在兵荒馬亂中被異族搶奪,後有偷竊盜賣的太監,被冤枉的收藏家大臣,和貪求追索的宰相,誓守名畫的婦人、愛畫的讀書人和一群仿畫的商家作坊,什麼?連皇帝都來參一腳偷賣國寶。這些王公貴族和平民百姓,譜出了一齣名畫流轉800多年的悲喜劇。

 

  從曲折故事和有趣圖畫出發,來一趟博物館之旅,讓你穿梭史實和虛構的歷史,對一卷名畫進行探索,原來〈清明上河圖〉的背後故事,這麼精彩!

 

  ★同系列圖畫書有:《毛公鼎是怎麼到博物館?》、《蘭亭序是怎麼到博物館?》
 

好評推薦

 

  簡明扼要地介紹了故宮名畫〈清明上河圖〉的版本、畫中描繪內容及歷代的流傳歷程。──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吳密察

 

  在攝影術問世之前,城市勝景只有仰仗畫工妙手入畫,後人才得以一窺奧妙。宋代盛世以來,〈清明上河圖〉絕對扮演了關鍵角色。〈清明上河圖〉理應是華人共同的文化素養之一,只是典藏的身世曲折,內容包羅萬象,要透徹明白談何容易。透過32頁圖文並茂的「懶人包」,這本繪本言簡意賅、生動有趣的達成了不可能任務。國立故宮案博物院收藏摹本達8卷,〈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公認為極品,時值精心製作的虛擬實境(VR)在嘉義故宮南院發表之際,本書也成了極佳的入門導覽書。──藝評人、高雄市立美術館前館長 謝佩霓

 

  〈清明上河圖〉流離多舛的身世,就像這幅圖的內容一樣豐富,一樣帶著謎題。在二位作者明晰輕快的文圖引導下,我們有了好導遊,可以流連,亦可以駐足其間,成為古代城市的漫遊者,體驗小市民的生活情味。──小大繪本館資深講師 莊世瑩

 

  〈清明上河圖〉內容豐富迷人,堪稱是史上最珍貴的社會、藝術與歷史教科書。為了解開〈清明上河圖〉各種摹本的身世之謎,繪本「清明上河圖是怎麼到博物館的?」講述了這幅名畫歷來輾轉流傳於收藏家和宮廷間的精彩故事,書中還不時穿插不同朝代造型的人物,幽默風趣的對話令人莞爾。──教育部美感設計課程創新計畫主持人 劉惠媛

 

  欣賞〈清明上河圖〉,就好像在看中國限定版的《尋找威利》,因為長達525公分的手卷裡,藏有太多宋朝特有的風土民情在裡面,讓人好想細細欣賞,慢慢觀察呢!再加上林世仁老師巧妙的運用獨白的方式,帶出名畫的坎坷身世與複雜分身,就連黃麗珍老師的插圖,也有許多值得推敲的細節。這本書,就像清明上河圖一樣令人想珍藏啊! ──鶯歌國小閱讀推廣教師  賴玉敏

 

  生活是藝術,一幅圖畫畫出北宋首都汴京在清明時節的市民生活。
 

  本書從歷代中曾與畫作發生關聯的人的視角發言,關注〈清明上河圖〉並敘說這幅畫的命運,以及畫作的代表意義。想知道這些秘辛?就來閱讀《清明上河圖是怎麼到博物館?》──台北市永安國小校長 邢小萍

  *無注音
  *適讀年齡:7歲以上


作者簡介

 

林世仁

 

  高高瘦瘦,喜歡大自然,喜歡聽黑膠唱片。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專職童書作家。作品有童話《童話飛進名畫裡》、《小麻煩》、《小師父 大徒弟》、《不可思議先生故事集》、《流星沒有耳朵》、《字的童話》系列;童詩《誰在床下養了一朵雲?》、《古靈精怪動物園》、《字的小詩》系列、圖象詩《文字森林海》;《我的故宮欣賞書》等五十餘冊。曾獲金鼎獎、國語日報牧笛獎童話首獎、聯合報/中國時報/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童書,第四屆華文朗讀節焦點作家。

 

繪者簡介

 

黃麗珍

 

  從事兒童繪本創作與雜誌插圖多年,喜歡看畫展,逛二手書店,作品「大象林旺是怎麼到動物園」獲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不吃魚的怪怪貓」獲牧笛獎圖畫書佳作獎、「象什麼」入圍金鼎獎圖書插畫獎、「屎來糞多」獲金鼎獎最佳圖書獎等。


作者的話

 

翻新風俗畫的潮牌

 

林世仁                                            

    

  我最早看到的清明上河圖是台北故宮典藏的「清院本」,後來我才知道它的祖本是北京故宮的張擇端版。然後,又看到仇英版、不知名畫家版……才發現它幾乎是古代城市風俗畫的潮牌代名詞,像「公共模版」一樣,山寨版多到自成一族。

 

  更有趣的是,這卷畫的流傳過程牽引出許多故事。它們多是由歷史暗角中湧生出來,被民間說書人加油添料,或實或虛的與歷史潮湧結合推升。由它衍化出來的戲曲、小說立體化了它的形象,連歷史學家黃仁宇都曾藉它寫過小說《汴京殘夢》呢!

 

  凡名畫皆有傳說,而且經常各彈各調。我們在傳聞、史料的爬疏上,主要是借助於野島剛的《謎樣的清明上河圖》。在敘述架構上,我嘗試用第一人稱,讓當事人來「跨時代接力說書」,希望這樣的方式能跳脫教科書式的寫法,增添一些鮮活的臨場感。一些傳聞、野史則借用野台戲、傀儡戲等方式來突顯它的傳說特質。

 

  清明上河圖是手卷中的經典,很開心能為它鋪展文字。感謝主編筱鳳費心搜羅資料,讓我不必上下求索。更感謝繪者麗珍精美而生動的圖畫!希望這本書能讓讀者感受到古物在人間的流轉,都是歷史、文化的一頁頁接力賽。更希望它能激發出讀者對這些畫卷的興趣,有機會去博物館和它們面對面。更多的訊息、更多的故事都躲在畫卷裡等著你去發現呢!
 

繪者的話

 

色彩安排傷透腦筋

 

黃麗珍

 

  出書前兩年開繪本討論會議,世仁提出,不走傳統故事敘述方式,希望有所創新:「什麼?真的要在插圖交叉出現史實和虛構,所以加入野台戲和傀儡戲的場面?」剛看文案的時候,我滿腦子疑惑?這些戲劇當時已經出現了嗎?要怎麼呈現?既然作者提出創新想法,那我就盡力去做,先到圖書館,借出各種版本的清明上河圖來比較!

 

  結果就在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圖〉裡找到答案,畫裡的野台戲正熱烈上演,橋上叫賣著傀儡偶,路旁演出著布偶戲,進城的駱駝商隊,推獨輪車的工人,這下子構圖全就出現了,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我花了幾個月細描精致的草圖,雖然作者、主編和美編一致叫好,但是一到上色期間,真是搬石頭砸腳。人物服飾層層疊疊,細節繁複,曠日費時,一個跨頁20-30個人物,光是上色就花掉很長時間,越做越氣餒,甚至有做不完的念頭。


  上色時,我習慣先做色彩規劃,插圖和古畫要相互搭配,最初選了帶紅的紫色為主色,想借和服的配色概念來處理,沒想到卻陷入困境,光是仇英的一張跨頁插圖,整整畫了兩星期,效果還是不理想,一直反覆修改,最後只好放棄,重新調整色系,雖然繞了遠路,但我學到色彩會自己說話,呈現出意義和感覺,馬虎不得。

 

  終於趕上出版,圖的敘述方式有突破,感覺有趣多了,希望能把這樣的知識繪本,轉變成多種戲曲和報刊形式表達,既有真實事件,也有虛構傳說,希望能被讀者接受和喜愛。
 

主編的話

 

提問、故事和插圖,吸引小讀者法門

 

馬筱鳳

 

  2002年我到捷克半自助旅行,曾經拜訪過世界遺產克倫洛夫古堡,當時事先預約了城堡導覽,現身的是一位穿著長裙,紮了長辮的中年女子,腰間掛了一大串鑰匙,她以英文先自我介紹這座擁有400年歷史的城堡,每次用鑰匙打開一扇門,她拋出許多有趣的問題來讓我們猜,例如:男主人的床為什麼架高,他每天上床必須爬3階樓梯?為什麼房間有許多長短管線?為什麼女主人需要很多窗戶和鏡子?最後到了一間大廳,空無一物卻畫有壁畫,她打開水晶燈,明明滅滅,我們彷彿置身在400年前,賓客衣香鬢影,跳著華爾滋的盛大舞會。

 

  這場精采的解說贏得滿堂彩,回國後,我帶著故事團體的親子,預約了孔廟解說,但是小朋友覺得很無趣,專注力不到五分鐘,立刻東逃西竄、四處喧嘩。我又去了故宮參觀,巧遇解說員面對著戶外教學的中小學生團,也碰上相似的尷尬情況。

 

  我當時認為這些解說,對古代建築或經典文物背景的解說,缺乏吸引小讀者的有趣提問、曲折故事和置身場景的插圖,因此有了把文物做成圖畫書的構想。

 

  這件文物是怎麼做出來的?如何經過幾百年或上千年保存下來?發生過哪些動人的故事?

  

  找出文物的背景故事,搭配精美細緻的插圖,讓小讀者不知不覺進入古物天地,發現每一件流傳千百年的國寶,其實和皇帝、畫家、收藏官員和商家作坊或太監之間,發生過許許多多有趣的情節!希望他們因此產生好奇,對博物館的文物產生想要深究的興趣,那就是一件無比的美事。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