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 | 香椿

香椿(学名:Toona sinensis),又名香椿芽、香樁、香樁頭、大紅椿樹等,根有二層皮又稱椿白皮,原產於中国。

目录. 1 特征; 2 分布; 3 繁殖方式; 4 文化; 5 用途 ...香椿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4年6月2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香椿"—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香椿科學分類界:植物界Plantae演化支:被子植物Angiosperms演化支:真雙子葉植物Eudicots演化支:薔薇類植物Rosids目:無患子目Sapindales科:楝科Meliaceae屬:香椿屬Toona種:香椿T.sinensis二名法Toonasinensis(A.Jussieu)M.RoemerToonasinensis香椿(學名:Toonasinensis),又名香椿芽[1]、香樁、香樁頭、大紅椿樹等,根有二層皮又稱椿白皮,原產於中國。

目錄1特徵2分布3繁殖方式4文化5用途6食療7潛在危險性8料理8.1香椿醬8.2香椿魚8.3香椿拌豆腐8.4香椿炒雞蛋9參考來源10外部連結特徵[編輯]株高可達25公尺(82英尺),樹幹直徑可達70公分(28英寸);偶數或奇數羽狀複葉,長50~70公分(20~28英寸),寬30~40公分(12~16英寸);葉長約9~15公分(3.5~5.9英寸),寬2.5~4公分(0.98~1.57英寸),小葉約10至22枚,葉全緣或有淺齒。

香椿嫩芽帶有紫紅色或紅褐色,有特殊香味。

花期為每年7月,開白色小花,頂生圓錐長花序,每個花序5枚兩性花,花枝稀疏。

開花後結金黃色卵形果實,香椿果成熟後裂開,其內橢圓形種子落地。

外觀上,香椿和臭椿非常相似,只是樹葉氣味不同;另外,香椿的樹皮粗糙,臭椿比較光滑。

香椿樹葉片樹皮分布[編輯]東亞、東南亞,北至朝鮮,南至泰國、印尼等地均有生長。

繁殖方式[編輯]香椿可用有性和無性兩種方法繁殖,包括種子繁殖、分株繁殖、扦插繁殖和組培快繁等。

種子繁殖過去採用分株繁殖,產苗量低,只適於零散栽培;而種子繁殖能提供大批量的苗木,可以適應香椿集約栽培和大發展的需要。

香椿種子發芽能力約為0.5a左右,0.5a以上的種子幾乎不發芽。

因此,要選用當年採集的新鮮蒴果,風乾搓碎,風選去雜。

種子繁殖的要點是:選好苗圃地;細緻浸種催芽;適時播種,防寒防旱;低床條播,滋潤溝底;分期及時施肥;科學用水,度過春旱;及早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浸種催芽:香椿播種每公頃需種量為371kg,播種前按種子和水1∶3的比例在20~30℃的溫水中浸泡1晝夜撈出後用清水淘洗乾淨,裝在底部不積水的泥盆中,上蓋2層紗布,置溫暖避光處催芽,溫度控制在20~25℃,種子厚度不得超過3cm,或者用浸過水的舊麻袋包裹催芽。

當30%的種子裂嘴冒白芽尖時,與細沙或細土摻拌均勻播入條溝。

適時播種:香椿適播期一般為3月底4月初。

適時早播,加之精心管理,春季育苗秋季便可帶葉移栽。

播種行距40cm為宜,每公頃18~30萬株,播種條溝深度以4cm為宜,播後覆土2~3cm。

分株繁殖又稱分櫱或根櫱繁殖。

是利用根櫱成苗的一種適合零星栽培的最常見的香椿繁殖方法。

香椿具較強的萌櫱性,側根分布在10cm的表土層,多呈水平生長,極易發生萌櫱,形成叢狀植株。

秋季落葉後或春季萌發前,在母樹周圍開溝或挖穴,可促使根櫱萌發,當年秋或翌年春即可分株定植。

扦插繁殖(插根繁殖)插根育苗是利用香椿根系易形成不定芽的特性來繁殖苗木。

這是一種易操作、投資少、成活率高、成苗快、應用廣的育苗技術。

其要點是:整地深翻施有機肥,保持育苗地土壤疏鬆、濕潤;選擇健壯、豐產大樹或苗圃地壯苗,挖取粗0.5~1.0cm的根,截成15~20cm小段作插穗,隨采隨插,覆土厚2~3cm;幼苗高10cm時選1個壯芽定苗;苗期噴施尿素2~3次,進入9月再噴施磷肥和鉀肥2~3次,促使苗木木質化;雨季要及時排水、鬆土;剛扦插的種根不要澆水,以防止腐爛。

插條繁殖分軟枝扦插和硬枝扦插2種。

軟枝扦插的關鍵在於插穗組織的充實程度。

全木質化的枝條生


常見飲食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