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食】涼拌綠豆芽*不辣 | 涼拌 芽菜

我很愛吃綠豆芽,但小時候家裡很少出現這個菜,以前媽媽說要拔頭拔尾很花時間,下班還要買菜煮晚餐,那來的銀芽時間。

香港叫綠豆芽做「芽菜」,黃豆芽為 ...JJ5色廚跳到主文在香港出生的雙魚女(母親!),當了XX年在台港妻。

JJ5色廚堅持「0添加、5色搭配、10分用心」,為家人、朋友做出元氣健康的五色美食。

部落格全站分類:美食情報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May13Tue201422:23【韓食】涼拌綠豆芽*不辣30度了,超馬先生說晚餐nomore湯please,越喝越熱!3菜一湯的dinner,今天始改版為1涼+3熱菜,or2涼+2熱菜。

喂,香港人煲湯強,涼菜是上海呀,北方呀甚至是台灣的玩意啊!涼拌綠豆芽(*韓式不辣) 我很愛吃綠豆芽,但小時候家裡很少出現這個菜,以前媽媽說要拔頭拔尾很花時間,下班還要買菜煮晚餐,那來的銀芽時間。

香港叫綠豆芽做「芽菜」,黃豆芽為「大豆芽菜」 ,不像國語很精準的叫綠豆芽黃豆芽。

我小時候問完這叫什麼芽菜後,接著還要問大豆又是什麼豆?明明3個字便可表達清楚身份,卻要變成2道問題,這才是浪費時間。

上學年代早餐去粥攤,一碗粥,一碟腸粉或豉油王炒麵(或河粉),絕對勝於茶餐廳的早餐ABC。

對我來說,正的豉油王炒麵=「芽菜」夠多!粥攤的綠豆芽是有頭有尾的,銀芽則是酒樓餐廳的level。

酒樓乾炒牛河裡出現長尾巴的芽菜,立刻被說cheap。

其實銀芽比沒處理的豆芽,就是多費一點工而已,成本又能貴多少?高級feel全因與魚翅勾上聯想,高貴的魚翅上桌,總附上一盤銀芽為配料,一根根圓滾滾的銀芽亮晶晶的排在小盤子上,就這樣,銀芽跟魚翅就成絕世搭檔了。

綠豆芽在台灣是很普遍的涼拌菜,雖然做法簡單,不管台式還是韓式,要找到有水準的也不容易。

一攤水的不好吃。

軟趴趴的不好吃。

不入味的不好吃。

又瘦又黑的衰樣。

去韓國時吃到的拌綠豆芽都是很脆很好吃的,也有頭有尾。

我比較過台灣的中國的跟韓國的涼拌豆芽食譜,韓國的調味料較中式的單純,就鹽跟麻油而已,而中式的大多添加醬油、雞粉、香菇粉、味醂等。

涼拌就應該簡單的調味,引出食材本身的味道。

最近韓國國寶級泡菜達人姜順義女士的「阿嬤的四季泡菜」,真是一本值得收藏的書,不只是食譜精美,阿嬤年青嫁進宗家(韓國貴族家庭),天天四點起床擦泡菜缸的刻苦生活,有血有淚的傳承,在感動中讓讀者深入了解韓國飲食文化。

跟著「阿嬤的四季泡菜」的食譜做,分量我減了一些以適合3人之家一餐份量:材料份量 綠豆芽200克鹽(燙豆芽用)1茶匙鹽(涼拌用)3/4茶匙蒜末1湯匙青蔥(剁碎)1茶匙辣椒絲 少許白芝麻1/2茶匙涼拌麻油3/4湯匙200克綠豆芽NTD10only.      1.綠豆芽清洗乾淨,瀝乾水份。

   鍋子放水與鹽,水燒開之後,放入綠豆芽,筷子把綠豆芽在水中上下攪動。

    2.只需稍微燙一下,趁還是清脆時,撈起來放進冷水(最好是冰水)冷卻。

  很多人說豆芽要蓋上蓋子煮去草味,我試過很多次,只要豆芽是新鮮的,不用蓋也不會有草味。

超市或菜市場那種塑膠袋包好的,通常真的會有草味。

    3.綠豆芽一變涼後便立刻瀝乾水份,然後再用力擠乾水份,最後用廚房紙巾再吸乾表面殘餘水份。

  這是好不好吃的關鍵:一定要儘量瀝乾才清脆及入味。

我喜歡用矽膠的瀝籃,當為發洩的工具,用力扭用力壓,水就擠到9成乾了。

 4.蒜頭儘量剁很碎,蔥也剁碎。

麻油用什麼國的都ok.  5.準備一密封盒,放進擠乾水份的綠豆芽,拌料先放入剁到非常碎的蒜末及鹽,攪拌均勻。

  6.接著放入麻油及蔥碎攪拌。

  韓劇裡做拌菜時調味都要做手揉,好像味道會更好。

 7.可馬上吃或蓋上蓋子放進冰箱一小時後吃。

  如拌完馬上吃,建議涼拌的鹽份可稍為減少一點點。

  8.上桌前把綠豆芽放在盤子上,放上辣椒絲及灑上芝麻,增加風味。

  (綠豆芽加鹽後會出一點點水,從密封盒夾起來時讓水滴兩下才放到盤子上)。

 入味後的綠豆芽散發天然的甜味,有頭有尾的綠豆芽,當主角一點都不失禮!女兒不愛吃綠豆芽,但這盤她卻掃光!至於超馬先生的建議,就只參考參考,香港人一年四季的湯都不同,夏天的湯可清熱,也可涼補,不可一星期沒湯水啊!  文章標籤綠豆芽菜涼拌豆


常見飲食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