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香蕉品種@ 食品張老師的~家 | 香蕉品種推薦

另有呂宋蕉、蘋果蕉、粉蕉、紅皮蕉等不同風味品種,惟因其栽培不易或產量太低,降低農民種植意願,在市場上並不多見。

觀賞蕉有青蕉、千層蕉等。

香蕉研究所最近從試管蕉苗選 ...食品張老師的~家自然屋廚房規劃--食物天然原味呈現-快速製作概念廚房.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201212181855台灣香蕉品種?未分類資料夾  台灣香蕉品種   台灣屬亞熱帶地區,雖為香蕉生長邊緣地帶,但仍有一些原生種,分布在南北各山區,部分品種早為原住民作為食用。

目前普遍種植並帶有濃郁香味的香蕉乃於兩百年前從華南地區引進,成為現今內外銷最重要栽培種,名為「北蕉」。

此外在民國初年發現有抗萎縮病的芽變種「仙人蕉」,適合中部山坡地種植,其株型及風味興「北蕉」相似。

而食用蕉依食用方式不同而分成鮮食蕉及煮食蕉。

本省以水果鮮食為主,亦有少部分加工,作成香蕉乾或脆片等。

  根據民國四十年編著的「臺灣果樹誌」記載,除上述兩栽培種外,還有五種具不同風味的栽培種早已在台灣種植。

本省種原引進早在日據時代開始,光復後,在民國七十年代以來,更積極從世界各地收集不同品種,以供研究及利用。

目前,本省保存兩百多個種原。

  台灣香蕉品種栽培最廣者為北蕉及仙人蕉兩種。

據傳於200多年前來自福建,北蕉指其為台北淡水所種,仙人蕉略高,為北蕉變種。

北蕉萎縮病烈,1919年南投發現有無病者,居民以為神賜,乃以仙人蕉稱之。

於文獻中,苗栗及諸羅(今之嘉義)縣之志均稱為荊蕉或芎蕉,荊蕉為閩南通稱。

主要產區分佈於中部之南投、彰化、雲林和南部之台南、高雄、屏東。

另有呂宋蕉、蘋果蕉、粉蕉、紅皮蕉等不同風味品種,惟因其栽培不易或產量太低,降低農民種植意願,在市場上並不多見。

觀賞蕉有青蕉、千層蕉等。

香蕉研究所最近從試管蕉苗選得不少北蕉的突變種,其中其中自六十年代以降,因黃葉病蔓危害,嚴重影響本省香蕉產業。

經多年研究,於八十一年育成耐病品種「台蕉一號」推廣種植,對穩定台蕉外銷產業,作出貢獻,並且已在台灣南部推廣。

從加勒比海巴貝多引進的中矮性華蕉品系,因具耐風及管理方便優點,於八十二年命名為「台蕉二號」予以推廣。

又在九十年成功育成耐病豐產的品種「寶島蕉」,命名推廣。

此外,在本省不同地區,種有「紅皮蕉」、「呂宋蕉」、「假呂宋蕉」、「南華蕉」等。

種植數量雖然不多,但卻成為各觀光地區的水果特產。

在這裡我們將台灣香蕉栽培品種之特性及栽培情形簡介如下:(一.)食用用香蕉品種:(1.)李林蕉(PisangLilin,AA):又稱「牛角蕉」或「樹蕉」。

「李林蕉」一名應是從馬來西亞原名PisangLilin翻譯而成。

本種引進台灣年份不詳,應在民國七十年以前。

「李林蕉」,原產於南洋一帶為可食用二倍體,不具種子,株高約250~300公分,假莖瘦小,黃綠色。

葉片直立而窄長。

雄花苞短小,呈短披針型。

果穗傾斜,呈不對稱,重約10~12公斤,約六至九把果手。

果指細長而尖呈S型,此為其特徵。

果皮薄、青綠色,催熟後為淡黃色,果肉較白且細緻、味甜帶酸、風味中等。

生育週期較短,約十至十一個月可採收,若以宿根種植,則其生育週期更短。

現今李林蕉只在南部農家後園偶有種植。

「李林蕉」的抗病性強,對葉斑病、黑星病均具抗性,但不抗黃葉病。

因其抗病性強並可提供大量花粉,所以現今「李林蕉」廣被做為雜交育種的材料。

(2.)玫瑰蕉(CultivarRose,AA):玫瑰蕉乃於八十四年(1995年)從比利時國際香蕉種原轉運中心引進,原產地不詳,可能是印尼地區的一種地方品種。

「玫瑰蕉」具典型二倍體植株特微,植株屬中高,葉片窄長且直立,假莖較細小,綠中帶紅,表面光滑。

根據初步觀察,玫瑰蕉的生育期短,約9~10個月即可採取。

其果房大小具明顯季節性差異,在冬春期間,發育緩慢、產量極低;至夏天,果手數明顯增加,果指增長,單株產量可達10公斤以上,宿根產量較佳。

「玫瑰蕉」果指細長而尖,催熟後呈鮮黃色、果肉呈淺黃色且香甜、口感極佳。

玫瑰蕉的最大優點為對黃葉病具高度抗性,可以在黃葉病區種植,具有發展成為高品質精緻水果的潛力。

(3.)旦蕉


常見飲食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