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思破解】別鬧了!誰說低脂鮮乳沒有營養? | 低脂

網路上有許多低脂牛奶的迷思,像是熱量低但攝取更容易變胖,甚至還有提到會增加帕金森氏症風險!好食課營養師要一次破解4個常見迷思,分享正確知識給 ...近年來,網路上盛傳著低脂的迷思,但多是似是而非,或者過度解釋了文獻,像是低脂鮮乳含有澱粉會導致肥胖,或低脂鮮乳流失了許多營養。

有些媒體報導研究指出低脂乳品會提高特定慢性病的風險,但實際看了數據和文獻都可能不是這回事,這次好食課搜集了有關低脂鮮乳的四大迷思,一個一個破解給你看!迷思一、低脂鮮乳少了許多營養?我們主要需要從鮮奶獲得的營養成分,像是蛋白質、鈣質與維生素B2,這些營養成分在低脂和全脂鮮乳中的含量是相近的,所以低脂鮮乳的營養並沒有比較少。

首先,我們要了解喝鮮乳的重點在於「蛋白質」、「鈣質」與「維生素B2」!根據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每100克的全脂與低脂鮮乳,分別含有3克與3.1克的蛋白質、100與98毫克的鈣質,而維生素B2都是0.17毫克。

從這個數據就可以知道,低脂鮮乳的蛋白質、鈣質與維生素B2等營養成分幾乎等同於全脂鮮乳。

後來,網路謠言更明確地指出低脂鮮乳是因為脫去了部分脂肪,所以流失的是脂溶性維生素!這是真的嗎?根據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低脂鮮乳的維生素A與維生素E等脂溶性維生素的含量,確實低於全脂鮮乳,但這兩種營養成分不是喝鮮奶的重點,我們維生素A的每日攝取量大多都超過建議攝取量。

依據102-105年國民營養調查的結果,成年人甚至可以達到建議攝取量的130-206%,根本不需要特別補充維生素A。

在維生素E方面,無論全脂或低脂鮮乳,維生素E含量在每天攝取量的佔比都很低。

以成年男性而言,每天喝足2杯全脂鮮乳也才佔每日維生素E足夠攝取量的3.1%。

因此鮮乳根本不是維生素E的主要來源!維生素E的主要來源為植物油、深綠色蔬菜、黃豆製品、全穀類、堅果等食物,可別放錯重點囉!迷思二、低脂鮮乳有很多澱粉?低脂鮮乳並不會額外添加澱粉,只是透過離心與標準化去除部分乳脂肪,翻看食品包裝上的成分標示就知道囉!因為是醫師、名人的說法,在網路上一度很盛傳,甚至也被媒體所引用,這個迷思超級好破解,但鮮少有人真的去查證。

只要去看資料庫、食品成分和營養標示不就得了1.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的全脂與低脂鮮乳,粗脂肪量從3.6%減至1.3%,但總碳水化合物才增加0.2%,碳水化合物差很多嗎?2.市售鮮乳的食品成分標示都是「生乳」,根本沒有「澱粉」。

3.市售鮮乳的營養標示,每百毫升的低脂與全脂鮮乳,總碳水化合物都是4.8克,相差無幾且幾乎都是乳糖,哪來的澱粉?所以不要人云亦云了!低脂鮮奶是沒有澱粉的!迷思三、喝低脂鮮乳容易變胖?會變胖是因為人體的熱量攝取大於消耗,與喝低脂鮮乳並無直接關聯,想要好好控制熱量的人,低脂鮮乳的脂肪含量較全脂少,熱量較低,低脂是更適合控制熱量的選擇!網路上也常引述一些文獻,指出喝全脂鮮乳的族群具有比較低的肥胖風險,反而喝低脂鮮乳的人容易肥胖?針對這個問題,好食課過去已經寫過一篇專欄來破解,在此簡單濃縮重點,有興趣的可以點擊下方專欄連結看更詳細的說明。

專欄連結➤【營養迷思】喝全脂牛奶可以減肥?實情應該是這樣才對!這些研究大多是歐美國家做的,所以我們要考慮到國外的狀況,國外的低脂乳飲品常常會加入大量的糖調味,而民眾長期被教育「脂肪」可能帶來危害,而改選擇低脂乳品,但卻忽略了低脂「乳製品」(非鮮奶)有添加糖的問題!因此才有不建議飲用低脂乳製品的報導(連結)。

然而,這是「低脂」造成的嗎?不是啊,是低脂乳製品「加了糖」造成的啊,並不是「低脂」本身的問題!而台灣的低脂「鮮乳」是不會加糖的,所以我們不要誤解研究了!迷思四、喝低脂鮮乳提高慢性病風險,甚至提高死亡率?研究指的是Lowfatdairy而不是指Lowfatmilk,包含了許多「乳飲品」,這些低脂乳飲品成分相對複雜,可能含有糖、風味原料與添加物等成分。

許多觀察性研究並未排除這些低脂乳飲品中其他成分的干擾,是低脂本身的問題,還是其他添加成分的問題呢?2018年媒體引述研究指出攝取低脂乳品會導致帕金森氏症、2019年又說喝低脂乳品的人死亡率較高?但我只能說研究不能這樣看,也不是這樣詮釋的!以低脂乳品與帕金森氏症的報導為例,這是引述自2017年美國哈佛大學所發表的文獻(連結),學者從2個總數約12萬人的美國大型世代追蹤研究資料庫中,調取了25年的飲食與罹病數據進行分析。

在這段時間內,有1,036人罹患了帕金森氏症,而學者統計分析後發現,攝取低脂乳製品的族群帕金森氏症的風險顯著較高。

學者認為這與牛奶蛋白的攝取有關,但


常見飲食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