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coming rice | 蓬萊米英文

So,在來米不是"is coming rice" ,那要怎麼說呢? 在來米:Indica rice 蓬萊米:Japonica rice 從英文名,就看得出它們來歷的差異。

在來米,分佈於印度、泰國、 ...老張的食品異嚮世界ychang_taiwan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200810292215Iscomingrice__這是什麼碗公米??食品與英文Iscomingrice__這是什麼碗公米?今天(10/29,Wed)老張和徐Sir 到台中幫我們參加2008食品產業創新競賽創新實作類決賽的同學加油,同時觀摩他校同學創新創意的思維模式。

今年進入決賽的共有15組,會場除了六位評審從頭到尾全程參與外,聽眾則是按照大會安排的報告議程選擇場次聽講,隨興地動態進進出出。

因為排到下午場,老張、徐Sir和同學約11點左右進入會場,先打探其他組虛實,也順便做做所謂敵我的"SWOT"。

幾乎每隊都不免俗,報告裡也做自家產品的SWOT,但又多雷同,到處都是SWOT,害老張聽著聽著,出神遙想,中國歷史上最威的SWOT應是諸葛亮的隆中對,一場SWOT下來,表現驚人,讓劉備馬上拜為軍師!如果今天,諸葛亮也來參加,其他人都別混了。

午餐前最後一組報告,在"天時"上就吃虧,一點小問題,都可能被飢腸轆轆的評審挑剔,更不用說犯明顯的錯誤了!只聽到,評審要台上報告者翻到大會手冊某頁,問"在來米"的英文?只聽見台下沙沙地跟著翻書聲,老張和徐Sir相視一笑,原來"在來米粉"被翻做"Iscomingricenoodle"了!(見圖)"在"是進行式的"is","來"是"coming","在來米"變"iscomingrice",八成又是使用網路翻譯的傑作!只是這組同學寫了個這麼離譜的翻譯,也怪不得評審手下不留情了。

(哈哈哈,同時間,老張心中也大笑三聲,又幹掉一個對手了!)So,在來米不是"iscomingrice",那要怎麼說呢?在來米:Indicarice蓬萊米:Japonicarice從英文名,就看得出它們來歷的差異。

在來米,分佈於印度、泰國、江南、福建、台灣,很可能是由大陸轉進台灣,或印度海路到南洋,再輾轉到台灣,俗稱秈(ㄒㄧㄢ)米,顆粒細而長,煮後膨鬆燥乾;而蓬萊米,原產於日本,俗稱粳(ㄐㄧㄥ)米,米粒短圓,煮後明顯帶黏彈性。

(圖片來源:http://librarywork.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6/mrps8846003/2-1.htm)("秈",從字形解釋,就是栽在"山"裡惡劣環境也能生長的稻禾,因此耐旱刻苦的特點,在宋朝時大力推廣,江南成為魚米之鄉。

)這邊,有個故事,要特別提醒格友:很多人誤以為"蓬萊米"是台灣本地米,其實,台灣的蓬萊米,是日據時代,來台的日本人,吃不慣台灣秈米乾鬆口感,特地引進日本米來台栽種,才方便包壽司、做御飯糰等等........。

沒想到台灣一年可三作的氣候,來台日本米大豐收,但,多出來的米怎麼辦?當時台灣總督(伊澤多喜男)以「來自蓬萊仙島的米」意涵,把這些台灣產的日本米命名為"蓬萊米",再運回日本銷售。

而相對於"蓬萊米",原來台灣本地的秈米就被稱為"在來米",就是"在地"來的米。

所以"在來米"(或有人稱"再來米")才是原生台灣米,而"蓬萊米"反倒是外來的變裝台客了。

一個careless的英文錯誤,影響了一個參賽隊伍命運,英文,要小心!實際上,台灣的文化底蘊就像台灣米的歷史一樣有趣,推薦看看今天平路寫的一篇專欄:香港的「台灣月」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4577730.shtml後記:狂賀我們參加2008食品產業創新競賽創新實作類決賽的同學勝出,榮獲"佳作獎",15隊取6隊,第4、5、6名為佳作,雖是倉促成軍,但同學和徐Sir、蘇老師、老張也著實花了不少時間心血準備,有此佳績,也對得起家鄉父老的殷殷期盼!ychang_taiwan/Xuite日誌/回應(2)/引用(0)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加我為好友日誌相簿影音我的相簿ychang_taiwan's新文章關於海院丙級監評的二三事2009恭賀新禧!ManWhoHeats$20-Don'tloseyourworth!!蕃茄醬-源來如此大漢天子之穿越時空愛上你2009新年快樂!給葉署長的電子信》火車上,醫師只談賺錢.......消費券優惠小整理GoAhead全部展開|全部收合關鍵字ychang_taiwan'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常見飲食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