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稻 | 秈米英文

秈 ( xiān ) 稻(学名:Oryza sativa subsp. indica),是水稻的一个亚种(印度型,indica)。

籼稻碾出的米叫“籼米”,亦有称丝苗米(港澳)或在来米(台湾)。

籼稻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到导航跳到搜索籼稻印度香米(粤语:印度香米)科学分类界:植物界Plantae演化支:维管植物Tracheophyta演化支:被子植物Angiosperms演化支:单子叶植物Monocots演化支:鸭跖草类植物Commelinids目:禾本目Poales科:禾本科Poaceae属:稻属Oryza种:水稻O.sativa亚种:籼稻O.s.subsp.indica三名法Oryzasativasubsp.indicaKato异名Oryzasativasubsp.hsienTing秈(xiān)稻[注1](学名:Oryzasativasubsp.indica),是水稻的一个亚种(印度型,indica)。

籼稻碾出的米叫“籼米”[1],亦有称丝苗米(港澳)或在来米(台湾)[注2]。

与粳稻相比:籼稻生长适合长日照,较耐热耐旱;生长期较短,可一年两至三熟,产量高,或可和其他作物轮作;米粒长但粘性差,米粒中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均较高[2]。

目录1产地与品种2图集3注释4参考文献产地与品种[编辑]传统上,华中、华南、台湾、印度及中南半岛种植的为籼稻;而中国淮河以北、西南高海拔地区及朝鲜等地所种植的水稻品种为粳稻。

籼稻在长江流域(华中地区)可进行稻麦轮作,在华南地区可实行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著名的有:泰国茉莉香米和增城丝苗。

早期台湾原住民栽种的粮食是以粟(小米)为主,直到明郑郑成功来到台湾、发现台湾很适合栽种水稻,籼稻才开始由中国大陆引进台湾大量栽种,因此开启台湾稻米王国的开始。

但是台湾稻米的基础工程奠定在日治时代,当时日本政府以“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殖民策略投入经营台湾的蔗糖与稻米产业,大力建设嘉南平原的水利工程,并将所生产的蔗糖及稻米运回日本,当时台湾所种植的稻米品种为米粒较长的籼米,而日本人在台湾育种出了适合台湾耕种的粳米品种蓬莱米;日语中“在来”(日语:在来)意为“向来、一直以来、既有”,因此称台湾既有的籼米为在来米。

近来台湾育种出台中10号,其为籼稻品种,口感却接近粳米。

图集[编辑]茉莉香米(英语:Jasminerice)/丝苗米(Jasmine)Basmati注释[编辑]^秈同籼,“籼”,拼音:xiān,注音:ㄒㄧㄢ,音同“仙”。

^此称源自日本时代,日语中“在来”(日语:在来)意为“向来、一直以来、既有”,因此称台湾既有米种为在来米。

参考文献[编辑]^"籼"字,异体字解说教育部异体字字典/台湾/中华民国撷取^粳米籼米营养大PK.新华网.[2014-12-03].(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1). 分类单元识别码维基数据:Q5360953Ecocrop:8143GBIF:4940622GRIN:103504IPNI:60471377-2NCBI:39946POWO:urn:lsid:ipni.org:names:60471377-2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籼稻&oldid=64585076”分类:稻米品种稻属隐藏分类:含有中文的条目含有非中文内容的条目含有日语的条目物种微格式条目只使用了一种注音的条目含有拉丁语的条目导航菜单个人工具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户登录命名空间条目讨论大陆简体已展开已折叠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查看阅读编辑查看历史更多已展开已折叠搜索导航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帮助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工具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打印/导出下载为PDF可打印版其他语言Suomi日本語한국어Vahcuengh粵語编辑链接


常見飲食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