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蔘 | 人蔘

A+醫學百科人蔘條目介紹什麼是人蔘,人蔘有什麼功效和作用,人蔘的分布和形態,如何服用人蔘等。

目錄「人蔘」在《中國藥典》「人蔘」在《全國中草藥 ...人蔘跳轉到:導航,搜索A+醫學百科>>藥品百科>>中藥百科>>人蔘|中藥圖典人蔘RénShēn別名棒錘、山參、園參、參葉、人銜、鬼蓋、土精、神草、黃參、血參、地精、百尺杵、海腴、金井玉闌、孩兒參、棒棰、人街、玉精功效作用補氣,固脫,生津,安神,益智。

用於氣短喘促,心悸健忘,口渴多汗,食少無力,一切急慢性疾病及失血後引起的休克、虛脫。

英文名Ginseng,GinsengRoot始載於《神農本草經》毒性無毒歸經肺經、脾經藥性溫藥味甘、苦人蔘,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陰涼、濕潤的氣候,多生長於晝夜溫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緩坡或斜坡地的針闊混交林或雜木林中。

由於根部肥大,形若紡錘,常有分叉,全貌頗似人的頭、手、足和四肢,故而稱為人蔘。

古代人蔘的雅稱為黃精、地精、神草。

人蔘被人們稱為「百草之王」,是聞名遐邇的「東北三寶」(人蔘、貂皮、鹿茸)之一,是馳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貴藥材。

目錄1基本信息2植物人蔘2.1物種概況2.2植物形態2.3生境分布2.4植物栽培3藥材人蔘3.1藥材來源3.2採制4藥材性狀4.1藥材鑒別4.2行業標準4.3主要成分4.4藥理作用4.5相關資料4.6藥性論述4.7藥方選錄5食用保健5.1美容價值5.2保健食譜5.3食用服法5.4服用宜忌5.5保存方法6人蔘文化6.1百草之王7參看基本信息人蔘(圖1)中文名:人蔘拼音名:Renshen別名:棒棰、山參、園參、人銜、鬼蓋(《本經》),土精、神草、黃參、血參(《吳普本草》),地精(《廣雅》),百尺杵(《本草圖經》),海腴、金井玉闌,孩兒參(《綱目》),棒棰(《遼寧主要藥材》)。

英文名:Ginseng,GinsengRoot拉丁文名:RadixGinseng拉丁植物名:PanaxginsengC.A.Mey中文科名:五加科來源:為五加科植物人蔘的根。

  植物人蔘物種概況瀕危種。

人蔘為第三紀孑遺植物,也是珍貴的中藥材,以「東北三寶」之稱馳名中外,在我國藥用歷史悠久。

長期以來,由於過度採挖,資源枯竭,人蔘賴以生存的森林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因此以山西五加科「上党參」為代表的中原產區即山西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山東西部)早已絕滅。

目前東北參也處於瀕臨絕滅的邊緣。

目前,東北的野生人蔘也極罕見,因此,保護本種的自然資源有其特殊的重要意義。

人蔘已列為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長白山等自然保護區已進行保護。

其它分布區也應加強保護,嚴禁採挖,使人蔘資源逐漸恢復和增加。

東北三省已廣泛栽培,近來河北、山西、陝西、湖北、廣西、四川、雲南等省區均有引種。

  植物形態人蔘(圖2)多年生草本;主根肉質,圓柱形或紡錘形,鬚根細長;根狀莖(蘆頭)短,上有莖痕(蘆碗)和芽苞;莖單生,直立,高40~60厘米。

葉為掌狀複葉,2~6枚輪生莖頂,依年齡而異:l年生有3小葉,2年生有5小葉1~2枚,3年生2~3枚,4年生3~4枚,5年生以上4~5枚,最多的6枚;小葉3~5,中部的1片最大,卵形或橢圓形,長3~12厘米,寬1~4厘米,基部楔形,先端漸尖,邊緣有細尖鋸齒,上面沿中脈疏被剛毛。

傘形花序頂生,花小;花菩鐘形,具5齒;花瓣5,淡黃綠色;.雄蕊5,花絲短,花藥球形;子房下位,2室,花柱1,柱頭2裂。

漿果狀核果扁球形或腎形,成熟時鮮紅色;種子2,扁圓形,黃白色。

史書記載,人蔘壽命為400年左右,但在採收中,參齡達200歲的就很罕見了,能生長百年左右也不容易。

  生境分布多生長在北緯40~45度間,1月均溫-23~5℃,7月均溫20~26℃,耐寒性強,可耐-40℃低溫,生長適宜溫度為15~25℃,積溫2000~3000℃,無霜期125~150天,積雪20~44厘米,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

土壤為排水良好、疏鬆、肥沃、腐殖質層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pH值5.5~6.2。

多生於以紅松為主的針闊混交林或落葉闊葉林下,鬱閉度0.7~0.8。

人蔘通常3年開花,5~6年結果,花期5~6月,果期6~9月。

地理分布:吉林、遼寧、黑龍江、河北(霧靈山、都山)、山西、湖北。

  植物栽培生物學特性喜寒冷、濕潤氣候,羽強光直射,搞寒力強。
<


常見飲食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