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聲聲漲如何用保險將錢花刀口防「醫不起」? | 外科手術費用

此外,多數實支實付醫療險在手術費用保險金上有比例給付的規定。

... 的醫療費用收據,項目不屬於外科手術費用,就需要改申請醫療雜費的保險金給付。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醫療照顧健保健保聲聲漲 如何用保險將錢花刀口防「醫不起」? 投保前必看4重點收藏圖片來源/Shutterstock瀏覽數20,5022020/11/20·作者/劉北元·出處/Webonly放大字體2021年元旦起,基本工資將從台幣2萬3,800元漲至2萬4,000元,很多領基本工資的人健保費將隨之調漲;此外,衛福部也預計在明年調漲健保費率。

健保開辦至今25年,費率已幾經調整,以健保財務來看,這一次調漲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雖然民眾實際增加的保費不多,但國人面臨的情況是,健保費只會增加不會少,但每家每戶花在健保以外的醫療費也年年創新高,新藥新技術新療法又不斷推陳出新,這些健保很多都不給付,民眾到底該怎麼辦,才不會「醫不起」?用醫療險防範「醫不起」健保開辦至今25年,這20幾年間,國人的醫療保健負擔如何了?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2019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指出,2019年平均每一個家庭平均消費支出是82萬9199元,其中最大的支出,就是醫療支出,金額高達13萬2719元,換句話說,民眾每年花的錢,有超過六分之一,都拿去看醫生治病去了,就連天天的食衣住行娛樂,花的錢都沒有看病錢多。

再看另一項數字,台灣有全民健保,但據衛福部統計,2018年台灣每人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為4萬7千元,是20年前的2.53倍。

而這並不含健保費。

(推薦閱讀:健保費調漲,研議慢性病處方箋也要部分負擔,600萬人受影響)廣告從這些數字看來,相當程度可以解讀成為:台灣數十年薪水漲得不多,國人其他開銷省吃儉用,收入卻被醫療保健費用吃掉。

有健保,為什麼經常性的醫療保健支出反而變成20年前的2.5倍?(圖片來源/Shutterstock)除了長壽因素,拜醫藥科技進步之賜,更好的藥物、儀器及材料問世,是將醫療費用推向新高的主因,而許多費用是健保不給付的項目,這個時候,民眾只剩下兩條路走:一是接受健保給付的醫材、藥物和手術,二是用商業保險來補足缺口。

商業保險雖然可以彌補健保的不足,但因為保單設計是有當下的醫療時空環境限制,不會隨著科技進步而改變,投保多年後,就可能會在一些最新的醫療行為或方式上,發現保護傘不夠,或者出現爭議。

常見的醫療項目,在商業醫療保險中不一定有提供保障的情形,大致有下列4項:門診手術:例如痔瘡門診手術。

新藥:例如治療癌症的標靶藥物。

材料:例如治療白內障的特殊功能性人工水晶體。

新手術:例如這幾年最夯的達文西機械手臂。

廣告歷史常教會人們因應未來可能的風險,思考事先採取預防措施,趨吉避凶。

保險也一樣,在面對科技的進步,許多舊醫療保單會出現盲區。

但是,從這些盲區,我們可以找一個可行方案,妥適規劃未來5~10年的醫療保險。

以下4件事,是避免因為時空改變,保單出現盲區,你該做的事:1.一次性的高額保險給付不能少新科技帶來的新治療方式,代價往往是昂貴的,例如健保雖已給付部分標靶藥物,但是條件比較嚴苛。

若想自費,費用是以百萬元為計算單位,不是一般人負擔得起,縱使有規劃實支實付的醫療保險,由於醫療保險理賠大前提是需要住院,若沒有住院必要性的化療,只是為申請醫療保險而住院,或者出院時攜帶口服標靶藥物,都很容易引起爭議。

因此,民眾可以視個人風險承受度,考慮規劃癌症險、重大傷病險、特定疾病險或重大疾病險,在罹病初期就得到一次性的高額給付保障,用於支應如標靶藥物、化療等高額健保自費項目。

在額度部分,若以癌症標靶藥物為例,建議一次性給付金額以200萬~300萬元為規劃方向。

2.雙實支實付保單,至少1張可副本理賠除了一次性的高額給付,許多疾病都會出現反覆就醫住院治療的狀況,此時,醫療保險就是較能提供妥適保障的保險。

(推薦閱讀:顧你到老》40、50、60歲,保險規劃4大重點)廣告醫療保險區分為日額型與實支實付型兩種,哪一種必較好?許多人比較推薦後者,但這兩種保單其實各有所長,在住院時若自費的支出較高,實支實付可能比較有利;若沒有什麼自費支出項目,反而是日額型比較有


常見飲食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