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陳高風光不再,如何走過危機? | 金門高粱等級

2006年,金門酒廠營收破百億後,金門高粱酒即迎來十年風起雲湧的好光景。

酒價被炒高,金門三節家戶配酒後,盤商曾以高一倍價格向居民收購,成為金門人 ...評論登入專題搜尋攝影書籤多媒體贊助議題訂閱搜尋搜尋書籤登入評論專題攝影多媒體議題金酒觀察金門陳高風光不再,如何走過危機?政經.產業8/12/2016文字江和攝影/蔡顯國金門政府國會政經.產業8/12/2016文字江和攝影/蔡顯國金門政府國會政經.產業8/12/2016文字江和攝影/蔡顯國金門政府國會2006年,金門酒廠營收破百億後,金門高粱酒即迎來十年風起雲湧的好光景。

酒價被炒高,金門三節家戶配酒後,盤商曾以高一倍價格向居民收購,成為金門人獨享的福利,但風光已經開始反轉。

金門高粱酒從九龍江酒廠演進到金門酒廠再到金酒公司,中間走過部隊經營、公營工廠化,到今日的公營公司化,正好一甲子時間。

從一個只做軍需供應、不求營利的釀酒工廠,進化到進入自由市場營利,營收從千萬到億到10億之數的成長,不但讓金酒創造出黃金10年的盛況,更躋身為可與大陸白酒相互較量的知名品牌。

然而,在大環境變化下,金門高梁酒過去10年的風光已經不再。

市場萎縮加上庫存量大,使得金酒在長期追高業績後出現危機。

過去造成搶購風潮的家戶配酒,如今加價購的價格更已腰斬。

金酒公司如何因應危機,受到外界矚目。

金酒業績緩升之路熟悉金酒歷史的人士指出,金門高粱酒最初生產時的用途屬於封閉性,畢竟在那個戒嚴軍管的年代,金門連貨幣都是「獨特」的,使用的新台幣紙幣上還印製「金門專用」的字樣,遑論貨品輸出到台灣銷售,所以早期的金門高粱酒只有在部隊和金門本地流通,談不上有何銷售業績或是強調營業額之說。

直至金門「單打雙不打」的砲擊慣例結束,於70年代到解嚴這20餘年之間,金門居民完全依著部隊生活,形成軍民共生的社會結構,原來只在部隊流通的貨品及民生需用品,自然就會在民間流通,金門高粱酒也在這個年代成為金門民間流通販賣的特產品。

在當時的菸酒專賣年代,金門高粱酒定位為「特許私釀」酒品,不能在台灣的市場上流通。

不過,當時金門駐紥10萬大軍,加上每年入、退伍的人,等於常駐流動的人數達十餘萬人之譜,金門地區特產業者靠阿兵哥休假、退伍的消費,便足以支撐內需消費市場,其中金酒為消費大宗。

金門縣政府為了讓金門居民取得金酒貨源,便制定了公賣制度之外的「菸酒牌」制度。

這項「藏富於民」、「利益均霑」的制度,開放一般民家可申請營利事業登記證和菸酒零售商牌照,取得菸酒牌照之後,每月即可多次前往金門縣物資供應處,以批發價格批購各種金門高粱酒品。

這時金門出現了非常特別的現象是,地區的人口數雖未增加,但戶口數卻是異常成長,申請營業商店家數,更是水漲船高,年年皆以倍數成長,為的就是要取得申請菸酒牌照之故而虛設了戶口和商店登記。

有趣的是,由於申請資格只需掛有門牌即可,以致金門地區無論老屋或新房能掛門牌的都掛上,甚至門前的防空洞或屋後工具間也掛上門牌。

更有甚者,牛舍、馬廄、雞寮、豬圈只要有屋頂的、能掛門牌的就都掛上,這樣的奇觀至目前都能在金門的村落或田野間看到。

然而,菸酒牌只准批發價購買金酒,至於營業仍得有一定的店面始可進行,因而金門地區就出現了擁有營業資格的店家,收購牌照集中批貨和販售,盤商結構於是形成。

這個結構即使在菸酒牌制度轉型成為批售卡制度後,依然是金門酒商形成的主要基礎。

雖然金酒於1977年被納入公賣制度內,但是仍然不能銷到台灣,直到1992年金門解嚴,金酒銷台的一體流通制度確立之前,金門地區盤商一直都是金酒銷售主力,且發展至今仍是金酒銷售不容忽視的力量。

目前,就營業額來說,地區盤商粗估一年營業額約20餘億元,佔金酒年營業額近2成。

但除此之外,地區盤商還操控了經銷台灣的58度、38度高梁酒之外許多金酒產品的市場價格走向。

菸酒牌制度實施多年,但因過於浮濫,在規定上逐漸嚴格,改制批售卡後規定必須要有店面營業場所者才能申請,所以一般民眾除了早期有菸酒牌者,新成戶者都無法適用。

金門縣政府為了維持藏富於民的初衷,修正家戶配酒制度,每年三節(端午、中秋、春節),生產53度一公升高粱酒,設籍的居民可以批發價(4,800元)每人購買一打。

2001年之後,金門酒廠開始進軍台灣市場,除思考「產銷分離」制度的構建,第一步採取總經銷制度,以58度酒而言,先後有統一南聯、德記洋行、維他露、黑松等集團代理這支金酒


常見飲食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