蝨目魚 | 虱目魚香港叫什麼

比較能說服我的,是此魚有極發達的「脂眼瞼Adipose Eyelid」,那層厚膜幾乎遮住魚眼,故台灣人也叫牠為「遮目魚」。

而「遮目」和「塞目」在閩南語是通的, ...蔡瀾和倪匡老友講老友«高素質的人新婚姻介紹所»蝨目魚台北已和其他大城市一樣,被高樓大廈佔據,如果要找回數十年前的優閒和純樸,還是南投縣最佳。

南投離台中一個多小時車程,是日月潭所在地,蔣介石走遍台灣尋找環境最優美的地方來建別墅,目光錯不了,他就在這裏蓋起「涵碧樓」來,當今重建,是全台灣最好的一家酒店。

中台禪寺的惟覺老和尚也在南投建築了古今結合的大寺廟,因為這裏的靈氣特剛強吧?南投人不但熱情,也特別會燒菜,這次他們的美食節叫了我去評點。

因為我喜歡南投,經常寫文章介紹,南投縣縣長李朝卿給了我一個獎狀,封我做南投縣的美食代言人。

大吃大喝了三天之後,我乘車到台南市,入住「大欐雅緻酒店」,這家人為台南最好的,隔壁就是三越百貨,購物方便,我們旅行團每次都在那裏下榻,所以對周圍的環境很熟悉。

翌日當然不吃酒店的自助餐,走出門,向右轉,經幾個街口,就有一家鹹粥店,專賣蝨目魚。

「蝨目魚」這個名字很怪,有人說是鄭成功來到台灣,吃了這種帶有牛奶味道的魚,問說:「甚麼魚?」當地人敬仰他,以為他指的是台語的「蝨目」,就叫「蝨目魚」了。

這種說法沒甚麼根據,雖然台灣人也叫此魚為「國姓魚」。

也有人說此魚在中南美洲叫Sabador,由西班牙名而來,但只有荷蘭人佔據過台灣,此說不通。

另外一說,是西拉雅土族的「麻薩末」番語演變的。

比較能說服我的,是此魚有極發達的「脂眼瞼AdiposeEyelid」,那層厚膜幾乎遮住魚眼,故台灣人也叫牠為「遮目魚」。

而「遮目」和「塞目」在閩南語是通的,「蝨目魚」的名稱應該由此而來。

回到香港,黎智英在流浮山宴請詹宏志和朱振瀋吃魚,倪匡兄和我作陪。

談起了蝨目魚,倪匡兄這位魚癡也不知道其他地方叫甚麼名字,問對美食和食物歷史頗有研究的朱振藩。

「就是英語的牛奶魚MilkFish。

」他說。

回到家裏翻翻ThePenguinCompaniontoFood一書,說此魚學名為ChanosChanos,菲律賓人叫Bangus,印尼人叫IkanBandeng,澳洲人叫SalmonHerring。

既然有Herring一名,此魚應屬鯡魚家族,分佈極廣,從南非、印度,經紅海、日本到澳洲,凡是暖流經過的海域都能生長。

而養殖的,氣溫一低,也就大量死亡。

此魚全身銀色,流線體形,尾部有明顯的分叉,通常兩英尺長,但大起來可長成四五英尺,沒有牙齒,專吃水藻和水母,故台灣人也叫為「海草魚」。

在海中活動得很靈敏,牠有神經質,一被捕獲即死,死時僵硬,頭和尾翹起,身凹進去,在菜市場中見到,別以為是冷凍,其實很新鮮,只要看發著光亮的細鱗就知道了。

和所有骨頭越多肉越鮮甜的魚一樣,蝨目魚全身一共有二百二十二條刺。

菲律賓人不會起骨,只愛吃牠的皮,洋人則用壓力鍋煲之,煮得像罐頭魚,刺都化掉了。

台南的粥店老闆是劏魚高手,不到一分鐘,已把魚分解。

硬骨的部份拿去打磨成魚丸,軟骨部份也不能就那麼吃,要切成薄片,把軟骨全部切斷了才不會傷喉。

靠肚的部位完全無骨,也是脂肪最厚的,店裏拿來白灼或煎熟,香甜肥美,最為高級。

魚腸帶苦,但有人也專門愛吃這種苦味,遇到廣東人,就說為甘了。

魚的肝,吃起來並不遜法國鵝肝。

也許說得太過份了,應該是各有千秋吧,皆為天下美味。

把軟骨切碎的肉拿去煲粥,亦鮮甜無比。

這一頓吃下來,是最豐富的早餐,而且只有在台灣才能吃得到。

「把當天抓到的蝨目魚拿來做才行。

」店主說:「一過了就腥,所以吃蝨目魚應該是早上吃。

」「怎麼看得出是野生的,還是養的?」我問。

「很簡單,魚分背部和腹部,背上白色的就是養的,黑色的就是野生的。

」他説。

吃完了鹹粥,再到孔廟對面的藥膳香腸店吃烤豬腸。

店主很熱情,又帶著我,經過旁邊的一條古老幽靜的小巷,當今已開發成旅遊區,食肆林立,到了大街,又有一家人,專賣蝨目魚魚丸。

魚丸湯上桌,先喝一口湯,很甜。

再吃魚丸,像台語說的,很Q,那是爽脆彈牙的意思。

想起在馬來西亞吃的西刀魚魚


常見飲食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