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前攝取高碳水化合物累積肝醣? | 肝醣存量
人體要運作、活動都需要有能量,能量主要是藉由攝取碳水化合物(醣類)、脂肪、蛋白質等三大類食物而來,尤其是醣類和脂肪這二大類食物。
而肝醣(Glycogen ...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第82期出刊日:2018-04-15返回上一層跑馬拉松前,先狂吃補肝醣?解析肝醣的秘密跑馬拉松近年蔚為流行,有些人只是當作休閒運動,有些跑者為了爭取更好的成績,鑽研如何在每次的賽事中贏得領先,而「肝醣超補法」就是不少跑者口耳相傳的致勝小秘訣。
什麼是肝醣超補法?肝醣又是什麼?跟肝臟又有什麼關係? 諮詢╱林倩宇(好心肝門診中心專任主治醫師、臺大醫院內科部兼任主治醫師)撰稿╱黃靜宜 人體要運作、活動都需要有能量,能量主要是藉由攝取碳水化合物(醣類)、脂肪、蛋白質等三大類食物而來,尤其是醣類和脂肪這二大類食物。
而肝醣(Glycogen)就是碳水化合物儲存在體內的一種形式,我們人體每天運作都會需要能量,都會運用到肝醣。
肝醣存於肌肉與肝臟中肝醣是如何形成的呢?當我們吃完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一餐後,血中葡萄糖濃度上升,會刺激胰臟的β細胞分泌胰島素(insulin),將葡萄糖帶到肌肉、肝臟、以及脂肪細胞內;同時增進肝醣的合成和抑制肝醣的分解。
胰島素經由上述三個路徑,讓多餘的葡萄糖變成肝醣儲存起來。
好比人們將手頭上過多的現金存在銀行一般,血中葡萄糖過多時,就會以肝醣形式儲存在肝臟以及肌肉中。
那麼存好的肝醣要如何為人體使用?肝醣屬於大分子,一定要分解成小分子的葡萄糖才能被利用。
當人體血糖過低時,胰臟α細胞會分泌另一個重要的荷爾蒙──昇糖素(glucagon),促進肝醣分解,釋出葡萄糖以及糖質新生(把體內其他原料轉變為葡萄糖),使血糖恢復正常濃度供人體利用。
除了胰島素和昇糖素外,腎上腺素和交感神經在血糖控制上也佔有一席之地。
它們可以直接刺激肝醣分解、糖質新生、脂肪分解;也可以間接抑制胰島素、刺激昇糖素分泌,來增加血中能量燃料的來源。
肝臟機能受損恐造成血糖異常那麼肝醣與肝臟有什麼關係?肝臟是儲存肝醣的「銀行」。
我們可以想像,當銀行故障時,就無法進行存款(儲存肝醣)及提款(分解肝醣)的動作。
若罹患了猛爆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造成肝細胞的廣泛損傷,不能有效將體內多餘的血糖存成肝醣,就可能出現血糖偏高現象;另外當身體需要肝醣時,肝臟「銀行」裡若沒有什麼肝醣可供分解為葡萄糖釋出,則會造成低血糖現象。
肝臟也是人體糖質新生的主要地點,肝受損恐導致人體無法將乳酸、甘油、胺基酸等其他小分子轉換為葡萄糖,可能會出現空腹低血糖的情形。
賽前攝取高碳水化合物累積肝醣? 小心副作用人體儲存醣類的能力其實十分差勁。
以一個體重70公斤的健康成年人為例,體內大約只能儲存提供2000大卡(約503克)的碳水化合物(400克的葡萄糖在肌肉,100克的葡萄糖在肝臟,3克則以血糖的方式在體內循環),其實並不多,所以從事像馬拉松這種高強度和持續夠久、距離夠遠的運動時,肝醣是有可能耗盡的,所以就有「肝醣超補法」應運而生。
肝醣超補法是一種為了克服馬拉松後半程精疲力盡跑不下去時,一種暫時擴充肝醣存量的方法。
在1960年代,一位瑞典生理學家(GunvarAhlborg)發現,人體內肝醣的儲存量和人們在進行持久性運動時的表現呈現正相關。
馬拉松跑者後期常因肝醣耗盡,遇到「撞牆期」,再也跑不動而加入「步兵團」。
如果能讓肝醣存量更加充沛,就可以延緩撞牆期,讓跑者有更好的表現。
Anlborg也進一步發現,若在人體肝醣耗盡後攝取高劑量的碳水化合物,此時在肌肉和肝臟細胞內可以累積比平常更多肝醣,出現所謂的超代償現象(glycogensupercompensation)。
所以他提出肝醣超補法,需要7天,第1天進行高強度運動訓練,接下來3~4天搭配吃低碳飲食,也就是碳水化合物只佔飲食熱量的10%,目的是讓體內的肝醣耗盡,讓身體在極度渴望糖分的狀況下,增加碳水化合物轉換為肝醣儲存的比例。
之後3~4天進行極高碳水化合物飲食(碳水化合物佔飲食熱量90%),並輕鬆運動,但最後一天完全休息不運動。
研究顯示,接受此方法的運動員,體內肝醣儲存量幾乎可以倍增,而且在超過90分鐘的運動中持久力可以更好。
此方法發表出來後,各國的運動員在需要進行持久性運動(如馬拉松)前爭相使用。
然而卻發現它的缺點。
首先,許多運動員不願意在重要賽
而肝醣(Glycogen ...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第82期出刊日:2018-04-15返回上一層跑馬拉松前,先狂吃補肝醣?解析肝醣的秘密跑馬拉松近年蔚為流行,有些人只是當作休閒運動,有些跑者為了爭取更好的成績,鑽研如何在每次的賽事中贏得領先,而「肝醣超補法」就是不少跑者口耳相傳的致勝小秘訣。
什麼是肝醣超補法?肝醣又是什麼?跟肝臟又有什麼關係? 諮詢╱林倩宇(好心肝門診中心專任主治醫師、臺大醫院內科部兼任主治醫師)撰稿╱黃靜宜 人體要運作、活動都需要有能量,能量主要是藉由攝取碳水化合物(醣類)、脂肪、蛋白質等三大類食物而來,尤其是醣類和脂肪這二大類食物。
而肝醣(Glycogen)就是碳水化合物儲存在體內的一種形式,我們人體每天運作都會需要能量,都會運用到肝醣。
肝醣存於肌肉與肝臟中肝醣是如何形成的呢?當我們吃完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一餐後,血中葡萄糖濃度上升,會刺激胰臟的β細胞分泌胰島素(insulin),將葡萄糖帶到肌肉、肝臟、以及脂肪細胞內;同時增進肝醣的合成和抑制肝醣的分解。
胰島素經由上述三個路徑,讓多餘的葡萄糖變成肝醣儲存起來。
好比人們將手頭上過多的現金存在銀行一般,血中葡萄糖過多時,就會以肝醣形式儲存在肝臟以及肌肉中。
那麼存好的肝醣要如何為人體使用?肝醣屬於大分子,一定要分解成小分子的葡萄糖才能被利用。
當人體血糖過低時,胰臟α細胞會分泌另一個重要的荷爾蒙──昇糖素(glucagon),促進肝醣分解,釋出葡萄糖以及糖質新生(把體內其他原料轉變為葡萄糖),使血糖恢復正常濃度供人體利用。
除了胰島素和昇糖素外,腎上腺素和交感神經在血糖控制上也佔有一席之地。
它們可以直接刺激肝醣分解、糖質新生、脂肪分解;也可以間接抑制胰島素、刺激昇糖素分泌,來增加血中能量燃料的來源。
肝臟機能受損恐造成血糖異常那麼肝醣與肝臟有什麼關係?肝臟是儲存肝醣的「銀行」。
我們可以想像,當銀行故障時,就無法進行存款(儲存肝醣)及提款(分解肝醣)的動作。
若罹患了猛爆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造成肝細胞的廣泛損傷,不能有效將體內多餘的血糖存成肝醣,就可能出現血糖偏高現象;另外當身體需要肝醣時,肝臟「銀行」裡若沒有什麼肝醣可供分解為葡萄糖釋出,則會造成低血糖現象。
肝臟也是人體糖質新生的主要地點,肝受損恐導致人體無法將乳酸、甘油、胺基酸等其他小分子轉換為葡萄糖,可能會出現空腹低血糖的情形。
賽前攝取高碳水化合物累積肝醣? 小心副作用人體儲存醣類的能力其實十分差勁。
以一個體重70公斤的健康成年人為例,體內大約只能儲存提供2000大卡(約503克)的碳水化合物(400克的葡萄糖在肌肉,100克的葡萄糖在肝臟,3克則以血糖的方式在體內循環),其實並不多,所以從事像馬拉松這種高強度和持續夠久、距離夠遠的運動時,肝醣是有可能耗盡的,所以就有「肝醣超補法」應運而生。
肝醣超補法是一種為了克服馬拉松後半程精疲力盡跑不下去時,一種暫時擴充肝醣存量的方法。
在1960年代,一位瑞典生理學家(GunvarAhlborg)發現,人體內肝醣的儲存量和人們在進行持久性運動時的表現呈現正相關。
馬拉松跑者後期常因肝醣耗盡,遇到「撞牆期」,再也跑不動而加入「步兵團」。
如果能讓肝醣存量更加充沛,就可以延緩撞牆期,讓跑者有更好的表現。
Anlborg也進一步發現,若在人體肝醣耗盡後攝取高劑量的碳水化合物,此時在肌肉和肝臟細胞內可以累積比平常更多肝醣,出現所謂的超代償現象(glycogensupercompensation)。
所以他提出肝醣超補法,需要7天,第1天進行高強度運動訓練,接下來3~4天搭配吃低碳飲食,也就是碳水化合物只佔飲食熱量的10%,目的是讓體內的肝醣耗盡,讓身體在極度渴望糖分的狀況下,增加碳水化合物轉換為肝醣儲存的比例。
之後3~4天進行極高碳水化合物飲食(碳水化合物佔飲食熱量90%),並輕鬆運動,但最後一天完全休息不運動。
研究顯示,接受此方法的運動員,體內肝醣儲存量幾乎可以倍增,而且在超過90分鐘的運動中持久力可以更好。
此方法發表出來後,各國的運動員在需要進行持久性運動(如馬拉松)前爭相使用。
然而卻發現它的缺點。
首先,許多運動員不願意在重要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