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是什麼?正念療法:如果你和自己作朋友,你就絕對不會孤獨 | 正念定義

正念,就是你觀察「當下」心念的能力。

增強注意力、調節情緒、接納當下。

正念在身心醫療上的應用,有個特別的緣分。

在1966年, ...正念是什麼?正念療法:如果你和自己作朋友,你就絕對不會孤獨文章日期:2021-08-30觀看人數:30366人正念(mindfulness),指的是透過持續的專注,覺察當下,與當下體驗培養親密感。

一般人的心念總是忙碌,迷失在一個接一個的行動(doing),但正念鼓勵與經驗共處,成為充分覺察的存在(being)。

正念發源於佛教與禪宗,某些部分和西方基督宗教與思想共通,例如有名的尼布爾祈禱文說:「願上帝賜我平靜,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願上帝賜我勇氣,改變我能改變的事;願上帝賜我智慧,能夠分辨兩者的差異。

」這段話頗能描繪正念的精神。

也因此,近半世紀來,正念療法在歐美國家快速流傳,並且再次傳回東方世界。

目前全世界已有超過300個機構,將正念療法應用在醫療、諮商、教育、企業、監獄、運動等領域中。

正念是什麼?正念,就是你觀察「當下」心念的能力。

增強注意力、調節情緒、接納當下。

正念在身心醫療上的應用,有個特別的緣分。

在1966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有一名分子生物學的研究生,有天偶然聽到「禪學」演講,決定開始六個月的禪修,結果,自己的慢性胃潰瘍竟不藥而癒!且也沒再復發過。

自此,他發願推廣「正念」,以改善大眾的身心健康為己任。

他的名字,就叫做卡巴金(JonKabat-Zinn)。

1979年,卡巴金正式創立了正念減壓療法(Mindfulness-BasedStressReduction,MBSR),並在美國麻省大學醫學中心創立減壓門診,在1995年擴大為「正念中心」(CenterforMindfulnessinMedicine,HealthCare,andSociety,簡稱CFM)。

1999年,瑪莎‧林內翰博士(MarshaLinehan)將正念融入行為治療中,創立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BehaviorTherapy,DBT),用於邊緣型人格疾患的治療,至今是該疾患首選的心理治療模式之一。

2002年,英國牛津大學的馬克‧威廉斯教授(MarkWilliams)等人,把正念減壓與認知治療結合,於是誕生了正念認知療法(Mindfulness-BasedCognitiveTherapy,MBCT),用於反覆發作型的憂鬱症患者,在預防復發方面有卓越的效果。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的丹尼爾‧席格教授(DanielSiegel),本身為精神科醫師,融合最新神經科學知識與正念智慧,將正念療法大量使用於精神疾患的治療上,獲得絕佳的臨床療效。

他出版了《第七感》(Mindsight)一書,將「第七感」定義為觀察心念的能力,也就是正念,能夠增強注意力、調節情緒、接納當下;而「第六感」則為感覺身體訊號的能力。

他進而建立「人際神經生物學」(interpersonalneurobiology),鼓吹「第八感」,定義為觀察人際關係的能力,以正念方式增進溝通技巧,感覺自己被對方感覺到(feelingfelt)、感覺自己作為整體的一部分。

近年在台灣,致力於推廣正念療法的學者專家、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正逐漸增加中,對於民眾的身心健康,實是一大福音!正念方法有哪些?正念療法的核心內容很多,包括:葡萄乾練習(推薦你:用葡萄乾代替百憂解!面對憂鬱症的5個正念治療法)、正念呼吸、身體掃瞄、三分鐘呼吸空間、正念散步、正念瑜珈、愉悅記錄、慈心禪、艱辛紀錄、艱辛禪、正念人際關係…等。

它能為你培養以下能力:覺察身體經驗,如:情緒、思考、身體感覺,保持不批判的態度。

對於自我與世界,保持好奇心與慈愛。

接納現實,不管經驗的感覺是舒適或不舒適。

正念能夠豐富心理感受,有一位義大利人名叫桑巴博(Sambhavo),有著非常順利的事業與人生,獲得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並且治療病人無數,但他發現:「所有外在的事物,看似那麼的美好;但是,為什麼我的內在,卻如此悲傷?」後來他有機會接觸正念,才重新找回生命的美好,並且療癒了舊日的心理創傷。

這當中的另一個關鍵,在於正念能減少存在的孤獨感。

美國MaxwellMaltz醫師說:「如果你和自己作朋友,你就絕對不會孤獨。

」(Ifyoumakefriendswithyourself,youwillneve


常見飲食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