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食文化傳承與推廣(農委會) | 米食介紹

除此,中國人配合節氣變化,衍生出連綿循環的歲時節慶,並在節日按傳統習俗,以米製成各式各樣的米食糕餅點心,敬天地、拜祖先祈求護佑,使勞苦終歲的人們豐富了生活的 ...網頁置頂跳到主要內容區塊電腦模式:::回首頁 | 網站導覽 | 雙語詞彙 | ENGLISH | 兒童版 | 行動模式便民服務重大政策線上申辦關於農委會農業政策農業法令新聞與公報休閒與生活農業科技統計與出版品資料下載農委會計畫研提政府資訊公開主題網站臺灣農業故事館相關網站連結所屬機關網站網站地圖雙語詞彙ENGLISH兒童版電腦模式農業科技統計與出版品資料下載農委會計畫研提政府資訊公開主題網站臺灣農業故事館相關網站連結所屬機關網站全站搜尋版本本單元內容搜尋中文版英文版兒童版關鍵字搜尋查詢:::便民服務重大政策線上申辦關於農委會農業政策農業法令新聞與公報休閒與生活農業科技統計與出版品資料下載農委會計畫研提政府資訊公開主題網站臺灣農業故事館相關網站連結所屬機關網站:::現在位置:首頁>統計與出版品>農業出版品>農政與農情>88年(第85-90期)>88年12月(第90期)>米食文化傳承與推廣統計與出版品  88年12月(第90期)版本本單元內容搜尋中文版英文版兒童版關鍵字搜尋查 詢米食文化傳承與推廣農委會第二辦公室第二科陳秀琴一、米食文化的傳承  根據史書上記載,神農教民播五穀,黃帝時期開始「蒸穀為飯,烹穀為粥」。

米是中國人的主食,孕育了我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更傳承了中華文化的民族鄉情。

舉凡人類一切文明的發展,根植於大地,而中國的可耕地僅占總面積15%,在有限的環境,中國人以「順應天時,愛惜土地,尊敬生命」的生活智慧,發展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農業技術與文明。

  除此,中國人配合節氣變化,衍生出連綿循環的歲時節慶,並在節日按傳統習俗,以米製成各式各樣的米食糕餅點心,敬天地、拜祖先祈求護佑,使勞苦終歲的人們豐富了生活的滋味,更進一步與生命禮俗、歲時節慶相結合。

在傳統生命禮俗中,嬰兒出生的第三天,以「麻油雞酒」及「油飯」祭祖及贈送親友,稱為「三朝洗兒油飯香」。

嬰兒滿月當天,外公家要送「頭尾」(嬰兒從頭到腳的飾物)及米作的紅圓仔,表示祝賀小嬰兒一生圓圓滿滿,稱為「彌月送來外媽圓」。

小孩滿週歲時,拿兩個紅龜粿讓小孩一腳踩一個,使他能壽長如龜,並用米香擦小孩的小嘴,讓他滿嘴芬芳,成為受歡迎的人,俗稱「度晬紅龜和米香」。

小孩長大結婚時,新人送入洞房後,要吃新娘圓,一次要舀起兩個,象徵成雙成對、圓滿甜蜜,稱為「吃新娘圓,萬事圓」。

每逢歲時節慶,點綴其中的米食糕餅,各有不同的象徵意義,如春節的發糕表示發財,吃湯圓象徵事事圓滿,年糕寓意年年高陞、四季平安。

清明節祭祖的艾草粿、紅龜粿,據說可保佑子孫做生意賺大錢。

端午節的肉粽,除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又可祭拜祖先。

中元節的桃形紅龜粿、竽粿巧、鹼粽、油飯等,都是祭拜諸鬼神及普渡眾生的必備祭品。

中秋節的嘛糬,含有祈求人生的圓滿光輝。

冬至是「歲」首,湯圓象徵添新歲、祈福與團圓。

臘月則以臘八粥、八寶飯甜甜灶王爺嘴巴,以求來年四季平安、好豐收。

因此,米食在我國不僅代表飲食的涵意,更象徵中華文化的傳承。

二、米食營養與人體健康  有一句俗話「人是鐵,飯是鋼」,道盡了米飯營養和強身的價值。

根據營養專家表示,米的營養完整且均衡,含有約73~77%醣質(即澱粉),是供給人體熱量的最大來源,其次為蛋白質約7%,脂質約1.5~2%,其他如纖維、礦物質及維生素B群等均相當豐富。

亦即以米為主食者,可攝取醣質供應其熱量,並有優質的蛋白質,再配合纖維、礦物質與維生素,以促進消化與代謝。

況且米飯尚有降低血清膽固醇,能抑制人體脂質含量上升的效用,攝取米飯飲食較不會罹患心臟血管疾病及肥胖症,因此,專家推薦「吃飯配菜」是營養均衡的膳食習慣。

  近年來,國人受西方速食文化及社會經濟地位提升的影響,海鮮肉類的消費量,已逐漸凌駕食米之上,膳食結構普遍呈現脂肪攝取過量,碳水化合物攝取不足的現象,由於營養失衡,極易造成肥胖症及慢性疾病的發生。

除此,現代人距離農耕歲月愈來愈遠,大家對於農業生產及農村生活感到陌生,也少有機會去瞭解祖先所流傳饒富生趣的米食文化。

三、歷年來米食推廣概況  政府為導正國人對米食營養與建康的正確觀念,瞭解我國悠久米食文化及米製食品多樣化的風貌,喚回消費大眾對國產米的認知與喜好,以穩定食米消費,維護稻米產業與文化,自72年


常見飲食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