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高年級教學活動:米食當家 | 米食介紹

米食的多樣化真是讓人目不暇給,光是以米粒磨製的米漿、漿糰或乾燥後之粉為主原料就有發粿、油蔥粿、碗粿、蘿蔔糕等;漿糰型的可做成紅龜粿、菜包粿、元宵、湯圓、麻薯、米 ...                    吃米的中國人,由老祖先的經驗累積下來,發展出許多料理米食的方法,從早餐到晚餐,從日常生活到節慶祭祖,從填飽肚子的主食到解嘴饞的零嘴,米食料理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台灣農業時代的節儉生活方式,將稻米的料理方式充分發揮呈現多樣貌,加上不同族群客家文化、閩南文化與原住民文化又有不同的製作米食方式,更是進一步豐富臺灣的米食料理文化發展,單單是粽子就有南方與北方粽子之分,在台灣。

  米食的多樣化真是讓人目不暇給,光是以米粒磨製的米漿、漿糰或乾燥後之粉為主原料就有發粿、油蔥粿、碗粿、蘿蔔糕等;漿糰型的可做成紅龜粿、菜包粿、元宵、湯圓、麻薯、米苔目。

另外飯本身的變化又有油飯、飯糰、八寶飯、炒飯、壽司等,米煮成粥可變化成廣東粥、八寶粥。

米食料理可真是五花八門啊,這麼多米食料理,小朋友你喜歡那一種呢。

◎祭拜類米食:發糕、紅龜粿、艾草粿、糕仔、麵龜、米龜發糕紅龜粿米漿發酵之後,放入蒸籠,可以做成好吃的發糕,有點像中式麵包,吃發糕有象徵發大財的意思。

中國人喜愛吉祥圖樣,做糕餅時,常用模版變出龍、鳳、龜、鶴的圖樣,利用糯米漿脫水成粿粉團,包入紅豆餡,放置龜模子內,倒扣出來,就是紅龜粿了。

艾草粿糕仔艾草粿是清明掃墓常祭拜的食品,主要是將鼠麴草或艾草燙煮後切細,再加入漿糰中搓揉均勻,包入甜或鹹餡經蒸熟後即可。

糕仔的原料有蓬萊米粉、糯米粉和綠豆粉三種,將這三種粉末依實際需求,適量混合後,再加入適量的糖製作、印模,最後經過「蒸」的過程,一塊爽口美味的糕仔就完成了。

麵龜米龜凡遇年節、初一、十五、帝爺生、媽祖生、十月半,要用麵龜為祭品。

元宵還願的平安龜或卜龜都由廟方以糯米做成大大小小的米龜,供信徒祈求擲筊後帶回食用,來年再還願。

◎點心類米食:米血糕、粽子、糯米腸、碗粿、蘿蔔糕、油蔥粿、筒仔米糕、鼎邊銼米血糕粽子殺雞的時候,以碗盛白米來吸收雞血蒸出口感特別好吃的雞血糕,在夜市常常可品嚐到米血糕,吃的時候沾上花生粉及香菜碎,加點醬油膏,就是相當特別的點心。

粽子的基本材料就是米、葉子和繩子,中國人在端午節總是要包粽子,而各地因為文化的不同又發展出不同的粽子,在台灣就有南北粽之分。

糯米腸碗粿豬腸被許多民族用來料理,但只有我們把米灌進豬腸,做成好吃的糯米腸,在士林夜市,更發展出糯米腸夾香腸的吃法。

碗粿是台灣古早味小吃,是用在來米做成的,可以做成甜的和鹹的,鹹的一般通常會放上蛋黃、蝦仁或香菇。

蘿蔔糕油蔥粿蘿蔔糕又稱菜頭糕,象徵好彩頭。

將在來米洗淨,浸泡3-4小時,瀝乾後以濕磨機磨成米漿再將白蘿蔔洗淨刨絲加入泡軟的香菇等材料。

蘿蔔糕美味可口,營養健康又好消化,平時可以當早餐或點心,吃蘿蔔糕搏好彩頭更是年夜大餐的最佳主食。

油蔥粿的製作過程繁瑣費時首先調和米漿與調味品,在舖著粿布的蒸籠中,先舖一層米漿蒸到表面熟出一層薄膜,然後刷上爆過蔥的油,就這樣一層一層,重複近十次要花五小時,才蒸得出一籠的粿。

筒仔米糕鼎邊銼原住民的竹筒飯,將米塞入竹管裡頭,用炭火烤熟後,撥開竹筒,裡頭的白飯會飄出陣陣竹香。

鼎是「大口鼎」的意思,也就是閔南話中所說的「大鼎」和「大鍋子」的意思。

銼則是閔南話「游動」、「蠕動」的意思。

鼎邊銼是用米漿在大鍋中游動、蠕動煎熟,再加上配料煮熟,吃起來有點像粿仔條。

◎麵條類米食:米粉、板條、米苔目米粉板條「米粉」是相當典型的小吃,不論煮、拌、炒都非常可口。

在新竹一帶,因為地形的關係,造成風十分強大,特別適合風乾米粉,因此「新竹米粉」便成為當地有名的名產。

板條是客家的特產,只有高雄的美濃和新竹的新埔才有,新竹新埔板條湯鮮味美,美濃和萬巒板條,強調厚實口感,各有特色。

米苔目冰的米苔目米苔目的製作方法是將米漿脫水做成粿粉團,將柔好的粿粉團放在打滿圓洞的板子上,來回揉搓,米苔目便從圓孔落下。

米苔目也可以吃冰的,在台灣的冰品店加料裡都可以見得到粗粗圓圓地米苔目,在炎熱的夏日,特別清涼去火。

◎口感QQ的米食:麻糬、肉圓、湯圓、元宵、年糕麻糬肉圓麻薯是國人愛吃的點心,糯米搗成的黏Q,麻糬不論外面裹上花生粉、芝麻粉或是裡面包上紅豆餡、花生餡等都非


常見飲食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