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米 | 蓬萊米

蓬萊米,是一種在台灣廣為食用的稻米品種的概稱,依時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定義。

現今概稱的蓬萊米,為粳米和籼米的混種,初始的蓬萊米品種,係由日本稻作 ...蓬萊米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0年9月24日)請協助改善這篇條目,更進一步的訊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擴充請求中找到。

請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蓬萊米種稻O.sativa雜交親本粳稻O.s.ssp.japonica×秈稻O.s.ssp.indica栽培品種蓬萊米起源1921年,台北蓬萊米,是一種在台灣廣為食用的稻米品種的概稱,依時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定義。

現今概稱的蓬萊米,為粳米和秈米的混種,初始的蓬萊米品種,係由日本稻作專家磯永吉與末永仁改良成功[1]。

1921年,於台北草山(今陽明山)上的竹子湖栽種成功,後逐步推廣。

1926年(大正15年)4月24日,由伊澤多喜男總督在臺灣鐵道飯店召開的日本米榖大會中正式公布命名為「蓬萊米」,以有別於台灣本土品種的「在來米」(另外幾個候選名稱包括「新台米」、「新高米」),蓬萊米遂逐漸成為這種新品種稻米的概稱,包括日後廣為種植的「臺中六十五號」等品種。

目錄1由來2天皇米3參考資料4相關由來[編輯]台灣種植稻米,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

後隨中國移民大量遷徙前來,帶來秈稻品種的稻種,而成為秈稻農業區域的一環;此種稻米在日治時期被稱為在來米〈即原有的本地秈米〉。

在臺灣的環境中,可一年兩收,甚至少部分地域內並可有三熟,長期以來成為銷往中國地區的重要糧食及經濟作物。

但在日治時期,臺灣在來米的口感並不合習慣粳米的日本人之口味,臺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因此引進日本本土品種粳米,經過多次試驗改良研究後,磯永吉技士於1922年培植出成功的新品種。

1926年,由伊澤多喜男總督在台北鐵道飯店召開的日本米榖大會中正式命名為「蓬萊米」,而磯永吉也被尊稱為「蓬萊米之父」,蓬萊米的口味也廣為台灣人接受。

蓬萊米的外觀,比在來米短而粗,呈橢圓形,米粒較大、黏性強,能適應高溫,肥料反應性高,故在多肥的配合下,產量可比在來米高。

但也因如此,蓬萊米的栽種也必須使用大量的肥料。

蓬萊米也是台灣外銷米種中口碑甚好的一種,曾大量輸往日本本土。

在台灣,也廣被用來釀酒,如米酒就是使用蓬萊米所釀成的。

天皇米[編輯]臺灣日治時期,天皇所吃的大米多從台灣「葫蘆墩郡」(今台中市豐原區南郊)進貢,御田有日軍連隊駐守、收割(現仍存日軍營房),即葫蘆墩米;日本戰敗後到公元1953年,日本政府仍向台灣購買葫蘆墩米做為御用米[來源請求]。

參考資料[編輯]^人物特寫:男發現失落手稿修正稻米史.蘋果日報.2013-11-30[2013-12-01](中文(台灣)). 相關[編輯]添壽米越光米閱論編台灣日治時期歷史事件專門史總督府總督民政長官行政區劃抗日運動原住民政策軍事制度臺灣守備隊臺灣軍警察制度司法機構高等教育機構市區改正高雄公共住宅神社日本移民村灣生發電所日台交通始政時期(1895-1919)馬關條約始政臺灣民主國與乙未戰爭隆恩埔戰役分水崙戰役八卦山之役嘉義之役蕭壟事件雲林大屠殺六三法臺灣紳章國語傳習所芝山巖事件住民去就決定日三段警備法台灣賣卻論陋習改正鴉片纏足辮髮隔離教育公學校小學校台灣銀行成立與台灣銀行券發行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歸順會場事變蕃人公學校與蕃童教育所三一法梅山地震北埔事件縱貫鐵路全線通車阿里山鐵路主線通車苗栗事件五年理蕃計畫太魯閣戰爭高雄港拓建台中中學校創立西來庵事件臺灣列紳傳臺灣勸業共進會六三法撤廢運動西班牙流感疫情同化時期(1919-1937)內地延長主義法三號南進政策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第一發電所第二發電所臺灣通史臺灣詩乘臺灣語典地方制度改正町名改正州制市制街庄制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治警事件臺灣文化協會臺灣民報日台共學蓬萊米培植成功米糖相剋二林事件桃園大圳嘉南大圳烏山頭水庫台灣農民組合成立臺灣美術展覽會臺灣民眾黨與臺灣地方自治聯盟台北帝國大學創立霧社事件台灣話文論戰嘉農棒球隊古倫美亞唱片望春風台灣文藝聯盟與台灣新文學新竹-台中地震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市會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皇民化時期(1937-1945)皇民化運動國民精神總動員皇民奉公會松山空襲設置國立公園大屯次高太魯閣新高阿里山莎韻之鐘與國歌少年五二七事件國語家庭國民學校台籍日本兵高砂義勇隊陸軍特別志願兵海軍特別志願兵高千穗丸沉沒新竹空襲高雄大空襲台灣沖航空戰岡山大空襲臺北大空襲澎湖大空襲戰俘營高雄州特高事件終


常見飲食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