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是什麼?腦內科學大解碼,正念常見問答 | 正念

1979年,正念減壓創始人卡巴金博士(Jon Kabat-Zinn)首度結合傳統冥想靜修與當代科學研究,創設了 ...【📣防疫措施護你我|遵循疫情指揮中心規定|目前課程如期開班、上課】立即前往>關於正念首頁關於正念Outline正念是什麼正念的歷史正念的科學正念適合誰正念影音正念問答集「正念」英文為Mindfulness,原意「有意識地覺知當下身心與環境,並保持客觀、允許、不評判的態度」。

1979年,正念減壓創始人卡巴金博士(JonKabat-Zinn)首度結合傳統冥想靜修與當代科學研究,創設了正念減壓法(Mindfulness-BasedStressReduction,MBSR),自此正念在西方逐漸成為一套心智訓練與課程體系,醫學界、企業界、教育界、心理界…等都已發展出完善的當代正念課程。

正念是什麼首先我想邀你測試一下:把你的視線停留在現正在看的文字上,持續閱讀下去而不看自己的身體,你能否知道自己的雙腳目前是什麼姿勢?也許有人是雙腳伸直,也許有人右腳彎曲,也許有人翹腳,有人盤腿。

無論如何,如果你已經覺察到你目前的雙腳姿勢,恭喜你,此時此刻你已有了最基本的正念。

「正念」這個詞的英文是「mindfulness」,若你不認識這個英文字也別洩氣,因為早期的英文字典裡並沒這個字,它是個新的單字。

把「mindfulness」拆開來看,它是由形容詞「mindful」而來,原意是留意、留心或用心,加上「ness」就變成一個新單字。

它是一個名詞、一種狀態,因此,mindfulness 就是一種「保持留心的狀態」,而非「正確的念頭」或「正向的心念」。

講得更明白些,正念就是在當下保持對內在的觀照,包括自己的身體動作、感覺心情、念頭想法等,並以開放、接納、不評判的態度,客觀如實地體驗自己的身心狀態,然後更進一步覺察外在的世界。

當代正念創始人卡巴金博士對正念的操作型定義是「有意識且不帶評判地,保持當下留心的覺察」(Kabat-Zinn,1994)或「刻意地、當下地、不評判地注意時時展開的經驗所產生的覺察力」(Kabat-Zinn,2003)。

在此定義下的正念是「平靜、不評價、時時刻刻持續的,針對身體感覺、感知、情意狀態、想法和想像的一種覺察」(Grossman,Niemann,Schmidt&Walach,2004)。

更扼要的表述方式是「對當下事件和經驗一種接受性的注意和覺察」(Brown,Ryan&Creswell,2007)。

要達到這樣的正念狀態需要練習,如同運動一般,這些正念的鍛鍊則通稱「正念冥想」(MindfulnessMeditation),包括呼吸觀察、身體掃描、靜坐......等。

正念的歷史引領西方主流社會正念潮流的第一人,就是正念減壓(MBSR:Mindfulness-BasedStressReduction)創始人喬.卡巴金(JonKabat-Zinn)。

1960年代,他還在麻省理工學院念書時,就不斷探索生命的價值,即使身為知名科學家的兒子、指導教授還是諾貝爾獎得主,他內心的疑問卻沒少過。

有天在校園裡他聽到一場主題為meditation的演講,主講者是一位叫菲力普.凱普羅的美國禪師。

那天之後,卡巴金開始每天力行靜坐練習。

經過一段時間,他發現靜坐對自己身心的幫助非常大。

卡巴金認為,整個西方教育體系強調「思維」,卻缺乏「覺察」的教育,以培養第一手觀察到內在想法與情緒的能力,而這也是正念要傳達的覺知力。

卡巴金博士(JonKabat-Zinn)1979年,卡巴金在麻州大學附設醫院成立「減壓門診」。

當時醫院有批慢性疼痛的病人,無論如何都無法減輕疼痛,院方決定交給卡巴金試試,於是有了歷史上第一批正念減壓(MBSR)的學員。

過去醫生或病患都把疼痛當作欲除而後快的敵人,卡巴金反其道而行,要這些病患直接觀察疼痛,甚至接納這份疼痛,最終體驗到它的本質。

他的做法顛覆既定觀念,但事後證明,正念的確對減輕疼痛有很大的幫助,而且不只疼痛,很多身心狀況都能逐漸改善。

卡巴金的正念減壓課程開始受到肯定,1993年,美國PBS(公共廣播電視)製播HealingandtheMind報導卡巴金與麻州大學附設醫院的MBSR課程,正念逐漸廣為全美所知。

1995年,卡巴金在麻州大學醫學院成立正念中心(CFM),不只針對臨床治療,還召開學術研討會,更大範圍地在醫療院所推廣應用。

2000年,卡巴金離開CF


常見飲食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